童话诗人和他的世界

时间:2022-04-16 04:46:01

童话诗人和他的世界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只有两句,是朦胧诗人顾城的名作,题为《一代人》。就这两句诗,曾让多少人为之激动、兴奋、热泪盈眶。在顾城成长的“”时代,太多的同龄人经历了时代的噩运,遭受了命运的打击,当那些不公不义在历史中久久挥之不去时,每个人都在沉重里呼喊与抗争,那是一代人的宿命。而唯有顾城,在别人都陷入沉重时,他却走向了一种“爱”的轻盈。

轻盈,是顾城诗歌的一道亮色。他没有直面现实的疼痛,而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将人性之善与爱勾勒出来了。在《一代人》中,意象看起来很简单,“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贯穿这些意象的,就是作为主体的“我”。读完这两句诗后,我们要追问的是:黑夜为什么给了一个人黑色的眼睛?黑色的眼睛需要黑夜来给吗?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现在的年轻读者可能不理解,而当我们将思绪拉回到历史的现场,就会发现:经历“”的一代人,确实处于“黑夜”之中,他们焦急地等待着黎明。十年的灾难,给一代中国人带来了什么?他们并没有因为身处“黑夜”而放弃生命,恰恰相反,他们在竭力寻求未来世界的光明。那用什么来寻求光明?黑色的眼睛。也就是说,身处“黑夜”的时代,给了一代人探索未来世界的力量,而“我”用这种力量来打破黑暗,铺展人生的风景。顾城虽在诗中用了“我”的指称,但一代人就是由无数个“我”构成的复数。何以这首诗能让那么多人激动、感慨?皆因它为一代人代言,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以苦难叠加的力量,来寻找生命的亮色与精彩。――这就是顾城轻盈的诗歌美学能打动读者的原因。他用童话消解了苦难,让我们从回忆和沉痛中走出来,对未来满怀憧憬,心存理想,才会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所以,顾城后来被称为中国当代的“童话诗人”,从其诗歌创作历程来看,也确非虚名。除了《一代人》,他还有不少诗作,都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幻想和隐喻写不同于其他朦胧诗人的丰富世界。“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感觉》)。当你走到大街上,满眼所见皆是灰色,心情难免有些沉重。在遭遇了满眼灰色后,突然从旁边走过两个孩子,一个穿着鲜红的衣服,另一个穿着淡绿的衣服,这鲜艳为灰色的天气带来了生机,定会让孩子们感到惊喜。就是这种瞬间感觉,让顾城捕捉到了,可见其敏感和锐利,对于写诗就是一种天赋。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感觉也可让诗人非凡的想象力得以派上用场。“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 // 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 // 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 // 海浪因退缩 / 而耸起的背脊”,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都会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因为通过想象还原画面,是解读顾城诗歌最好的方法之一。四节诗读下来,想象力丰富之人会发现他所描绘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道弧线,而此诗题目就为《弧线》。只有那些拥有好奇之心的孩子,才会如此写诗,将想象发挥得这么出色,以至于顾城当时一直被认为是个有着赤子之心的诗人,带着不受成人世界污染的纯粹和灵性。

顾城有一首诗,名为《远和近》,诗作不长,但读后颇觉耐人寻味:“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不愧是出自童话诗人的手笔,简洁而不简单,看过后很容易让人想起诗人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两首诗虽然都是在一种时间感和空间感里转换视角,最终获得时空之美,但卞之琳的《断章》显得更复杂,而顾城《远和近》的镜头感更强烈,通过距离来呈现远和近给我们带来的美感。这种距离可能并非视觉的,更多还是心灵的距离,所以,这才会有“人近心远”的说法,而顾城将这种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之所以如此写诗,皆因他的一颗“童心”,他不希望自己长大,可能长大后一切美好都会远去。成人世界的丑陋让诗人恐惧,因此,他才竭力保持封闭状态,以撒娇般的语调写下了美好的幻想曲。诗人有一首诗,名为《给我的尊师安徒生》,是他给安徒生的献诗,这是一位童话诗人向另一位童话作家的致敬之作,带着惺惺相惜之感。

爱看童话的人,或许都不想长大,因为童话世界带来的皆是美好,只有孩子能体验这种纯洁。“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顾城有父母和姐姐,他们确实都宠着他,他才会如此渴望撒娇,才会这般放纵自己的想象,幻想自己永远生活在绝对的童话世界里,干净,单纯,不能有任何灰暗与阴霾,也不得有污垢和浊尘。我们总想以成人的生活来影响儿童世界,但是在顾城这里,他希望能颠倒过来,用童真之诗来感化成人日益粗鄙的心灵。诗人对人生的规划,也是依循这一原则来进行的,虽似幻想,但趋现实。“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生命幻想曲》),这首诗所呈示给我们的,不是顾城天马行空的野心,而是一种追求自由的信念。他的幻想或许实现不了,但只要一个人心存理想,总是会竭力向心中的目标靠近,即便最后是悲剧,也在所不惜。这就是童话诗人的志向,也是其更具人性化的写作精神之体现。

作为当代的童话诗人,顾城一直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形象,善良,单纯,不谙人情世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他后来在新西兰激流岛上杀妻之后自杀,在童话世界里失控了,最终酿成了旷世悲剧,但其“童话诗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对于自己的经历,顾城也并非没有反思,在《简历》一诗中,诗人开门见山地写道:“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如此告白,还带着批判和审视的口吻,可他仍然无法说服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好迎接人生即将到来的惊喜。然而,这一美好结局没有如期而至。在其人生履历表中,诗人拒绝接受俗世生活,权钱和荣誉对他来说,也如云烟。他愿意活在没有风浪的世界里,享受童话的乐趣。

没有长大的孩子,常常会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来面对现实生活,顾城在这方面甚至以他无法复制的外形装束,树立了其独特的公众形象。他成天戴着自制的高帽子,那是他不希望思想受污染,用帽子来保护自己;他与众人格格不入,到激流岛上养鸡种菜,过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这是大隐者的出世之举,还是小诗人的哗众取宠?我们不得而知。但顾城并没有将自己藏好,他的人生不是以神秘而广为人知,其诗歌也非以深刻而流传久远,最终,他将自己整个生命历程都公开给世人,让我们去揣测、缅怀、理解和纪念。

鉴赏技巧

1.现代诗大多都由意象构成,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当我们充分运用想象,将各种意象连在一起,然后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诗歌的形象之美或许就呈现出来了。顾城的很多诗,其实都可以用这种想象画面的方式来阅读和理解。

2.现代诗的美感,很多时候都体现在语言的创新上,如果用写散文的方式来写诗,作品就可能失去了诗味。语言的跳跃性、陌生化和新奇感,是我们阅读现代诗的动力,也是衡量其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准。鉴赏和创造的互动,也由此而来。

上一篇:海明威:自杀是塑造英雄形象的绝笔(五) 下一篇:一个人的时光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