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时间:2022-04-16 01:36:38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如何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自信心,达到成功的彼岸,是我们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利用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方式来肯定、激励学生,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自信心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语文素质还较低,知识的储备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绊脚石就会觉得困难重重。在考试中得不到理想的分数时,就容易丧失自信。这时候,学生最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重新找回自信。

一、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之一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语文学习变得困难,而丧失了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在初始阶段要求不要过高,先帮助他们养成一些必要的习惯。

1.听的习惯。即专注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抓住别人说话的主要意思,听出别人话中的“弦外之音”。

2.说的习惯。有的学生来自农村,不用普通话,说话满嘴的方言土语,不讲究说话礼貌,不讲究说话方式和用语的得体。要力争让学生去掉这些不良的习惯,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普通话积极参与讨论发言,养成说话讲究、礼貌得体的语言习惯。

3.读的习惯。有目的有计划阅读文学作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圈点、不批注不算真正读书,积累好句好段并能读后成诵的好习惯。

4.写的习惯。每天坚持写日记,最好是写心里话,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在作文时,要养成先写提纲,自己动手搜集材料,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

5.积累的习惯。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每个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把它贯彻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一句新颖的广告词,一句挂在人们口头的谚语,一首优秀的歌词都是积累的对象。日积月累,学习储备的东西多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自然而然就增强了,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积月累。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地把习惯的培养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在学生意识淡薄的时候,不时地强化这些要求,直致学生养成习惯。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强化培养,语文功底较差的学生们基本上消除了学习语文的自卑心里,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作文中新鲜的词汇也增多了。自信的笑容也展现在了他们年轻稚气的脸上。

二、创设机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才能。使他们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是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巨大动力。如“读名著、谈体会”的读书活动前,我给班上同学分配了不同的任务: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不但要求介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还要结合名著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而对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说话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能说清书名、作者,把摘抄的精彩语句读给大家听就行了。一堂读书汇报课下来,学生们都轻松地完成了任务,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让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来自于每一次成功的体验。教师只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展示自身的优势,他们的自信之树会枝繁叶茂的。如我让学生办手抄报时,四个人自愿结合成组,有什么特长施展什么特长。平时爱积累的学生精心组织素材;擅长写作的学生,积极动笔;爱好美术的学生精心地安排版面;写字好的学生负责抄写,让他们都能在手抄报上大展身手。任务完成了,有的还获了奖,那些学困生的自卑早已跑到了九霄云外。

三、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自信。

1.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我们坚决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更不能“一棒子将学生打死”。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当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时,要允许他保留意见,当他的理解有偏差错误时,要正面积极引导,绝不能讽刺、挖苦,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握时机,尽可能地以简洁、中肯的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2.多角度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

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学生有没有掌握和有没有取得较高的分数,更要看他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我班有一个学困生,小学语文基础不好,作文时错字多、语病多。但每次作文批改后,他都认真地改正错字,在课下主动找我帮他修改病句。看着他虽笨拙但专心的样子,我被感动了。在课上我表扬了他,并号召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向他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他更加努力刻苦,更加自信了。

3.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享受自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我们的激励,它会像二月春风,吹开学生自卑的心灵。会像海上的劲风,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和许多班级一样,我所教的班级也有不少学困生,但是他们都很快乐,因为他们在我的课堂上总是能听到“你真行”、“你进步了”、“你说得真好”、“你下一次会回答的更好”、“你会动脑筋了”、“你能从这个角度来回答,真了不起”等这些鼓舞人心的话,他们在我的激励声中,充分享受着自信带给他的快乐。

总之,学生的自信心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有赖于我们和学生共同的呵护。增强学生自信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是我们语文教师永远的责任。

上一篇:减少无效劳动,有效课堂教学的应然选择 下一篇: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