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酒兴和诗情

时间:2022-04-16 11:45:25

一部《金陵十三钗》的热映,让沉寂多时的南京又进入风口浪尖。然而,公众关注的不是现在的南京,而是他们臆想的金陵:大明的王朝旧事,秦淮河畔的名妓,夫子庙赶考的秀才,《红楼梦》中的优雅的仕女,民国的韵事风情……

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于是总有很多忠诚的信徒被历史的十字架压得亦步亦趋,进而迷失在历史的光晕中。南京是一座承载了过多历史的城市,每一朝的风波就如同每一夏在太平洋上生成的强热带风暴,会不定期的给这城带来强风和强降雨。而这城,却如盛装舞步中训练有素的纯种阿拉伯马,虽然会偶尔马失前蹄稍显狼狈,但大部分时间能保持处变不惊的优雅。

桨声灯影秦淮情

如今,夫子庙内,文人雅士依旧饮酒赋诗,秦淮河上龙舟画舫依旧自在游弋。然而,今天的南京毕竟不是昔日的金陵。比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中多了几分诗情与酒兴,却比俞平伯和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少了几分韵味与优雅。

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南朝人和晚唐诗有一个共性,就是华丽躯壳下藏着飘逸风骨,却流淌出颓废气息。而身为南朝人的都城和晚唐诗的中心,南京,又怎么会被排斥在共同属性之外呢?

华灯初上之时之于夫子庙,好比二八年华之于女子。这时,是她最好的光景。

顺着古秦淮牌坊往里走,一路在夜的灯红酒绿中相伴的,是微风中飘摇的酒幌子和闪烁的灯笼。越往前走,心越恍惚,几百米的老街,每一步下去就是一年,当走到秦淮河边时。对着江南贡院和唐伯虎的雕像时,就完全身在明朝了。

人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南京则是水做的城池。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的“水性”是孕育佳丽和帝王的基因。长江在城北奔腾而过,玄武湖隐藏在城市的最中心——长江和玄武湖是南京水文化中最阳性的一面,这种阳刚是南京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影像,但是如果要真正的理解南京,就得到莫愁湖、白鹭洲、秦淮河,那里将呈现南京最柔软的景象,那才是真正的南京。

逛夫子庙、游秦淮河需在晚间。江南贡院是整个夜秦淮的中心,在明清之时,江南贡院是整个江南地区科举考试会试的地方。而江南贡院前面,则是那有名的酒楼“秦淮人家”酒楼,“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白天才出考场,晚上便进酒馆,是那些赶考的学子们的真实写照。无论科举高中,还是榜上无名,喝酒都有充分的理由。金榜题名者,在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大宴宾客,考场失意者,在秦淮河畔的小酒馆中月下独饮。

唐伯虎、董其昌、吴敬梓、曹雪芹等历史名人,有的在此鱼跃龙门,有的在此心灰意冷。画舫酒楼上曾经到处是他们的身影,以至于如今的夫子庙前特地铸造了他们的铜像。但是吸引游人注意的,不是这些文人雅士的铜像,却是河边画有金陵十二钗肖像的十二只大灯笼,还有河边照壁上秦淮八艳的八幅雕像——文人墨客自古以来就不是秦淮河的主角,秦淮河一向是女人们的舞台。无论是金陵十二钗还是秦淮八艳,都已经不再是女子代名,而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乌衣巷的李香君纪念馆,是秦淮八艳中唯一尚存的绣坊。两层高的绣楼和江南贡院隔秦淮河相望。明崇祯十二年,名动四方的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到南京参加乡试,还没来得及走进江南贡院就先上了绣坊的楼梯。于是和李香君开始了《桃花扇》的旷世传奇;同样是在秦淮河的绣楼里,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专程从如皋赶上来,只为见识董小婉绣苏绣,唱昆曲;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对马湘兰的艳慕溢于言表……

河中漂动着各式各样的游船,在明暗相间的波光中游走,宛如巨型的萤火虫飞舞在星光闪烁的夜空。光影营造出烟雾般飘渺的氛围。学着俞平伯和朱自清,孤舟轻棹把玩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后,抛开雅皮士的派头。随便走上岸边的一家酒楼后,坐定,品酒赏景。酒楼中听不到歌女卖唱,河岸边也见不到旌旗飘扬的绣坊。如今的秦淮河畔,繁华依旧,但是因为秦淮河女人的缺席而稍显落寞。但是转念一想,秦淮河女人登台之时,皆在南京萧条的前夜,于是释怀。

金陵梦醒来,秦淮情逝未尝不是幸事。

酒兴诗情明朝事

虽然南京城大部分地方处于江南,但是比它更南的城市却不承认它属于南方,因为它不够精致。而比它更北的城市却不认同它的粗犷,因此南京也不属于北方。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虽说是十朝古都,但是每一个王朝都英雄气短不成气候,唯一例外的是明朝。巨富沈万三为对明王朝表忠心而出资修建了一半城墙。城墙建起,沈万三被判谋反,巍峨的中华门城楼见证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格言;而朱棣拖家带口北迁,只留秦淮河水绕石城。明朝逃避过了短命的宿命,而南京却只有做薄命红颜的份儿,守着全世界最高最完整的城墙发发类似“雕栏玉砌在,只是朱颜改”的幽怨。

无论是徒步,骑车,坐车在靠近城墙时,总是会下意识的放慢脚步。触摸着青砖发一下呆,猜想一下一百年前曾在此发呆的曾经是谁,一百年后谁又会在此徘徊。如今的城墙上早已没有了守军,然而城墙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静静守候:清晨的中华门城楼前,会在太阳升起以前早早地聚齐晨练的人。在新雨后的城墙下漫步是件惬意的事,不过,要提防那些绿了墙面的爬山虎,它们随时都会用叶片滞留的水滴借风势在头上形成二次降水,不过,被露水打湿也未尝不是件好事。雨停时,从中华门城堡中避雨的人们,相继走出城门沿着绵延的城墙渐行渐远,或者静静地靠着高大的城墙坐下,让温暖的阳光烘干头上的水滴。运气好的话,还会看到那雨后的彩虹,从城墙上升起,在秦淮河中落下,而从虹中穿过的,是车水马龙。

当然,城墙边最亮丽的风景还是那些悠闲的南京人。秦淮河分为内秦淮和外秦淮。内秦淮沉淀着六朝金粉,一直是南京的烟花之地。而外秦淮则是南京城的护城河。号称“世界最完整的城墙”之称的南京明城墙就是依外秦淮河而建。

明朝统治者对文人的宽容,让明朝成为中国继宋代之后第二个文人社会。而历史,都是因文人书写。文人怀念明朝这文人社会时文人的自由,就像没落的南京市民怀念南京这昔日“”的辉煌。文人墨客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情绪,平民百姓则把情愫融入生活中。

上一篇:苏台携手 文创互动 下一篇:戏剧音乐史建构的前提:戏剧运动的自身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