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民歌的文化特征研究

时间:2022-04-15 10:41:27

扬州民歌的文化特征研究

【摘 要】扬州民歌是指多年来流传于江苏扬州、泰州两大市辖区及其周边地带的号子、小调、风俗歌等民间歌曲。扬州民歌同真正吴侬软语的江南名歌有着很大的区别,扬州民歌有着“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特征。本文从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风格、演唱特征风格以及文化价值三方面分析了扬州民歌的别样风情。

【关键词】扬州民歌 演唱特征 艺术特征 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195-02

扬州是一座历史久远的文化古城,水美、人美、歌更美。扬州民歌的音乐,不仅旋律优美动人、流畅清晰、结构精巧,而且其调式和调性也非常丰富、变化自然,具有扬州本地的地方音乐色彩。它不仅有大江的汹涌澎湃,还有运河的深沉静谧;既展示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悠扬,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钟灵秀美。千百年来,扬州民歌就如扬州柔情的水一般,不仅滋润着扬州人的心田,也让很多的异乡异客流连忘返。扬州民歌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方面。它包括了扬泰地区流传的劳动号子、休闲小调、生活音调以及宗教歌曲等。我们要充分地了解扬州民歌的文化特征,必须全方位地去了解研究。本文从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演唱特征以及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三方面来全面地分析扬州民歌,让更多的人在品赏扬州民歌的过程中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地体验扬州民歌别样的风情。

一 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

1.扬州方言的地方色彩

扬州处在长江三角洲的杨子江北岸,这里属于江淮方言区(或称下江官话区)。扬州位于江苏中部,方言既有苏南方言的轻柔圆润,又带着苏北方言的干练豪爽。南北方言的交汇,使得扬州方言独具特色。扬州方言与扬州民歌柔美的旋律的完美结合,让扬州民歌大放异彩。

扬州方言极具个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n”与“l”不分:如“牛”,“刘”不分;“你”,“里”不分;“您”,“林”不分等。(2)平仄不分:如“早”,“找”不分;“草”,“吵”不分;“湿”,“丝”不分等。(3)扬州方言有许多的合音字,如“忙”是“马上”的合音,我忙来就是我马上来的意思;“供”就是“告诉”的合音,我供你就是我告诉你的意思等等

扬州方言在扬州民歌中的运用是扬州民歌的点睛之笔;甜美而不酥麻,豪爽而不粗犷的扬州方言使得扬州民歌更加动人心扉。

2.扬州民歌在演唱中衬词的运用

中国不同地域的民歌都会使用极具特色的衬词来为自己地区的民歌增添地域色彩。扬州民歌也不例外,所以在演唱扬州民歌的时候重要的不仅是扬州方言,衬词的演唱也是极具扬州地方色彩的。若衬词演唱的不到位,扬州民歌也会黯然失色。并不是所有民歌的衬词演唱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歌曲、不一样的情绪,衬词的演唱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衬词的演唱了解:(1)掌握好衬词的读音,衬词往往就是扬州民歌最有特色的部分,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过于拘谨,咬字偏向普通话,那便失去了民歌本身的韵味。以扬州民歌《大哥大嫂子》中的衬词为例:“我上(的)扬(了)州(nia),买(了)头(的)油(nia)。”“nia”这个字唱的时候应该唱出俏皮、可爱的效果。而不能唱得太笨重,那样就失去了这首民歌本该表达的情绪。(2)掌握好不同衬词的语气词,以扬州栽秧号子《唱的大家劲头来》为例:“叫(啊)我(的了)唱来(嗨)我(哇)就(的个)来(呀)。”中的“啊”“嗨”“哇”“呀”这些语气词在演唱时就不能够全都用一种语气去演唱,否则只会让整首歌显得呆板,毫无生气。这首歌是要调动劳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所以演唱时要注意语气词的语调。

3.扬州民歌在演唱中的咬字行腔

语言发声是演唱扬州民歌发声的基础,歌唱发声同语言发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歌唱发声是建立在语言发声之上的,若在演唱时脱离了语言发声那音乐就毫无美感可言。而在演唱时咬字行腔更是建立在发声之上的,在形成很好的演唱状态时也要注重扬州民歌的咬字行腔。“扬州方言中声母的力度较大,口腔前部的动作多且幅度大。如‘乖乖隆的咚’、‘乖乖叫’。”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夸张地唱出来。

扬州民歌的行腔还十分注重圆润、细腻。“扬州民间艺术有一套十分成熟的行腔方法。著名的清曲艺人王万青曾说过:‘行腔有很多种,有喇叭腔、枣核腔、葫芦腔、龙摆尾腔、拉锯腔等,不外乎是轻重、高低、厚扁、圆细,要行腔得法,必须注意:高音不能猛,低音不能无,轻音不能断,重音不能砸夯,宽音用力放,细音别发促,圆音用气一股动,扁音用气放的平。’”

二 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1.流畅清晰、特色鲜明的旋律特征

扬州民歌的旋律优美动人、让人听了不禁心动,主要是由于扬州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 。深厚的扬州历史文化对扬州民歌优美旋律的孕育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的,扬州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之处,扬州民歌的旋律不仅柔美动人而且柔美中还透出一丝丝的刚劲豪爽。

扬州民歌优美的旋律与它动人的唱词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有了这些内涵丰富的唱词才孕育出如此柔美又刚劲的旋律。

2.精致小巧、形态各异的结构

扬州民歌以精致小巧闻名,一首首精致的民歌就如扬州的糕点一般,小巧玲珑、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想去唱两句。扬州民歌的结构小巧多变、灵活变通。从曲调结构上扬州民歌可以分为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等。

3.丰富多彩、变化自然的调式调性

扬州民歌的调式变化自然、丰富多彩,应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谚语。虽然扬州民歌短小但“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式俱全。但是以宫调式与徵调式为主,宫调式的代表作品有《拔根芦柴花》《黄黄子》《杨柳青》等;徵调式的代表作有《鲜花调》《孟姜女》《梳妆台》等。

扬州民歌调式鲜明,一般都不会调式转换。但也有很多扬州民歌在过渡的过程中发生调性转换,并且转换自然。

(1)同主音转调,是指既不同宫,也不同调式但是主音相同的调。(2)同宫转调,是指在同一宫系统内使得主音的偏移,形成交替。(3)异宫转调,是指不同宫的转调,有两种情况:不同宫,但是调式相同;不同宫,调式也不同。(4)清角为宫、变宫为角。清角为宫是指将五声音阶中的角升高半音,是指变为清角,再使清角为宫,实现转调。变宫为角是指将宫音降低半音成为变宫,再以变宫为角音转换为新的调式。

扬州民歌的转调形式多变,旋律自然流畅,且转调不显痕迹,深得大众喜爱。

三 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

1.扬州民歌的文化背景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南北文化就在此地交汇,所以扬州民歌文化既有南方的柔情有掺杂着北方的爽朗。扬州民歌的语言干练,风格淡雅,富于哲理。

现存的史料中,最早的扬州民歌歌词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渔父歌》。歌词为:“日月昭昭兮寝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这简单的两句歌词就能直观地让我们了解到先秦扬州民歌的特点:质朴、感情真挚、简单。明清时期的扬州民歌有很多歌词一直流传至今,有的虽有变化却一脉相承。进入19世纪后,扬州民歌再也不像之前只有唱词而没有曲谱了,因为记谱法的传入,扬州民歌的音乐得以记录。20世纪50年代后相继出现了一些扬州民间歌手,如王兰英、郑诚、夏国珍等。进入了21世纪,已经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了扬州民歌。

2.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

扬州民歌《茉莉花》被意大利大作曲家普契尼选作歌剧《图兰朵》的主题音乐之一而走出国门享誉世界。《茉莉花》这首民歌风格清新,旋律优美动人,它凝聚了扬州2500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扬州民歌的艺术魅力,也奠定了扬州民歌不可撼动的深厚文化地位。

扬州民歌是汇向中国民歌这条大海的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河。扬州民歌是反映扬州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民歌看到不同的扬州社会生活。从活泼轻快的《拔根芦柴花》到热烈激扬的《剪剪花送夫参军》。

通过研究扬州民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真正推动扬州民歌的巨大动力便是民众,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民歌就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扬州民歌这条川流不息地大河将会奔腾不息地往大海飞奔而去。

四 结束语

历史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扬州民歌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向前进。柔美又爽朗的扬州民歌不应仅仅只流传于小小的村落,应该走向繁华的大都市,走向世界。扬州民歌可以成为一座桥梁,联系着村落与繁华的城市。让质朴而又纯净的扬州民歌来洗涤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一场民歌的盛宴。

上一篇:语文课堂中的趣味识字教学法 下一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夯实合作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