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4-15 09:37:04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在这里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创新思维,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获取知识的前提,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学生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看来,有的非常幼稚,甚至毫无意义,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所以,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不能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等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二、培养创新思维,就要突出“双基”教学

创新前提是“双基”,离开“双基”谈创新好比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要使学生达到掌握“双基”,教师就必须明确课标的要求,按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提倡“过程型模式”和“情境型模式”,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在主动参与过程中,逐步实现基础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重点化,题型知识能力化,让学生熟练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努力挖掘历史与政治、语文、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三、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历史小论文中,教师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引导学生展开多层面的联想。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横向联想: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四、培养创新思维,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途径,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畅所欲言,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一个学生在《新文化运动》一文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攻击的对象?”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其他同学的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认识到,孔子虽然是我国大教育家,但他的思想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工具,所以,激进民主主义者并不是单纯抨击孔子本人,而是反对当时的封建政治、封建文化。这样,通过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大胆创新的能力。

五、培养创新思维,就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历史教材中往往有许多潜台词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捕捉这些空白点,用想象来补充不能尽述的内容。比如在讲《长征》一节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忍饥挨饿的红军战士是如何渡过只有十三条铁索的泸定桥,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红军战士宁可牺牲自己等等。学生通过自己无穷的想象力,来表达当时环境的艰难,战士们英雄无畏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下一篇:精心设计实验 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