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时间:2022-04-15 04:54:08

浅谈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组织等方面隐蔽着不同程度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大多具有普遍性和不确定性,往往造成建筑工程失控的现象,这些风险将直接影响工程的顺利完成,如不防范于未然,很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工程事故,对建筑企业甚至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来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因此,建筑企业有必要提高对工程风险评估和鉴别的能力,掌握风险的来源、性质和发生的规律,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处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项目风险;质量控制

1.风险管理的现状

1.1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方案的质量,由于建筑工程方案发生于任何风险之前,但也隐藏着各种风险,在方案开展之前,建筑企业一般都会对方案的细节进行探讨分析,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依据以往发生过的同类风险的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将方案定在适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的范围内,从而提高方案的可执行性。其次,正确预估风险,与建筑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防止发生的风险导致工程滞后,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工程效益。有些企业就是没有正确对待风险,没有对预测是否准确、措施是否得当、管理是否科学等进行综合考虑,导致项目工程的失败,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倒闭。

1.2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而且现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管理的依据,因此在实践中难有针对性的操作方式。再加上大多数中小型建筑企业对风险的意识不强,对风险酝酿阶段、发生阶段和造成后果的阶段都缺乏预测和重视的能力,管理自然成为一句空话。另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每个人都为各自的利益工作,给承建方带来不可确定的风险因素。其次,目前建筑行业对项目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人们仅仅认知风险的存在,却没有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不完善的风险管理致使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如果风险管理单位存在侥幸的心理,施工企业和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往往会加大风险发生的概率。再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风险识别的成本过高,对风险的识别缺乏必要的资料,导致建筑项目的风险难以进行识别,只是对风险进行匆忙了解,无法针对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防范。

2.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2.1风险的管理内容

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必须对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措施:首先是挖根风险,即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由于建筑工程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我们从项目计划伊始,就应该通盘考虑可能阻碍工程进展的不确定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和咨询论证等手段,将项目化整为零,使得风险自动浮出水面,逐一击破。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风险识别是根据项目的客观资料进行分析,对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记录和分析,分析潜在的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于建筑项目风险的识别具有复杂性和关联性,而且存在的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包括风险的种类和发生的概率,因此风险识别必须把握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把握全局,正确识别全部风险,从而促进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其次是客观对待风险。工程风险的危害性大小不一,风险的分析和评估要求拈其轻重,客观评价各个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出最主要的风险,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风险的分析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以通盘掌握项目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防范,其中,风险分析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是分阶段分析项目风险,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量化管理,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预估,二是根据前者分析的风险发生概率预测风险发生后的后果,进行风险预测记录,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分清主次,以提供有效的、科学的资料依据,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最后是总结风险。风险具有重复性和时间持续性,因此我们要对已经被控制的风险进行总结,分析此类风险的活动规律,可为下次同类风险的出现提供规避、控制和转移的参考。

2.2风险的防范对策

2.2.1端正风险管理的态度

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的态度是风险管理的主观影响因素,建筑单位对项目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风险的态度包括规避的态度、偏好的态度。规避的态度表现为建筑企业对项目风险持厌恶的态度,对风险抱着较强的防范意识。风险偏好则是施工单位对项目风险的重视程度较低,单位往往为了某方面的利益,愿意以较大风险换取这份利益,因此表现出风险防范意识的消极性,一旦风险超过项目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将产生严重的后果。一般情况下,风险的偏好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为了减少风险的发生,就必须对风险态度进行端正,让施工企业认识到不重视风险的严重性,防止风险的发生。

2.2.2基本防范对策

首先,加强合同管理,使风险管理有据可依。由于建筑工程的合同代表着项目的法律依据,合同的每一项条款都可能隐藏着难以预测的风险,因此,防范风险的第一步要从工程合同开始,力求每一项条款都能朝着顺利的方向进展。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工程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方式,降低合同风险。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建筑企业本身的内部工作人员,人员的经验、知识水平都会直接影响着风险管理的成败,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选派实战经验丰富、知识水平高的工作人员,进行设计施工可行性的研究探讨,赢得各个部门对项目风险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再者,风险管理机制的承载体也是企业本身,其核心是利用经济和法律结合的手段进行风险的合理分配,进而控制风险,总之,在经济和法律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完成风险管理机制,正确引导工程进行。再次,风险转移和分散。百密一疏,难免有漏网之鱼的风险,这时我就要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转移或分散,降低损失。其实风险的转移和分散并不难,关键在于方法的正确和策略的得当,即可对已经出现风险的项目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分配。最后,风险管理与工程进度莫偏一方。工程的进度与风险的管理工作不是独立的,而是同时进行的,在工程开始之前,我们就要进行风险预测,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风险发生之后,我们在保证工程正常实施的前提下,进行风险管理。总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地完成,防止成本的“赤字”和工程的中断。

4.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的各类风险时有发生,而引起风险出现的诱因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不可确定性,对工程的顺利完成带来很大的阻力。建筑工程的特点是规模大、周期长和复杂性等,颇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前者主要表现是天气,后者主要表现是材料问题。我们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够行之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总而言之,风险管理尽量是在事前进行防范,预测、识别和管理,扼杀风险于摇篮当中;如果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发生风险,我们则应该因地制宜,并且结合先进管理办法,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高海林.论工程项目风险与保险[J]. 保险研究,2003

[2]郭俊.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

[3]李洲.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和管理[J].建材世界,2010

[4]何联龙.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7

[5]乔明.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

[6]王宗让.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技术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监理的策划与控制 下一篇: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