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4-15 02:10:0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的质量并不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因为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来源差异比较大,他们都有着不同的信息基础,所以这对施教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则能够在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分析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差异性的教学,从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一、差异化教学的内涵

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知识基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的。而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则是在承认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基础的差异性的基础之上所实施的教学。在差异化的教学中,施教者首先要对学生的先天的素质以及后天的教育环境等做一个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基础差异,然后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在的能量,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面更好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差异化教学。

二、高中学生的差异性分析

高中生一般都是年龄在15岁至18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有着属于自己年龄的个性与特点,但是又由于受教育的环境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在教育中会存在很多的差异。

(一)学生自身方面的差异

由于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以及教育环境,所以在高中生中在自身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以及自信心等方面。就像在有的高中生中,由于家庭情况较好,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计算机,并且对于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处理也比较熟练。这样他们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时候就有比较高的自信心,并且在学习中也能够很好的适应。而有的学生由于家庭情况方面的原因,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自信心不足,这样就不利于他们受教育,并且也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当然除了自信心,学生在学习毅力、学习动力等方面也有着自身的差异,这些差异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差异

在学习中很多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有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就像有的学生天生的就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有的学生却天生排斥信息技术。当然在信息技术的基础方面每个学生也会有差异,他们有的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基础好,而有的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基础差,这些都对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会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做好分析,从而因材施教。

三、高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有效的评估学生的差异化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差异化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哪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强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哪些学生出现自卑的心理,并且在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困难等老师应该要有个最起码的掌握。这样才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实施教学的策略。在掌握了学生的差异性以后,老师可以成竹在胸的去做一些具体的教学的设计,对于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课程的标准等都要进行有效的设定,让设定的内容既有利于那些学习底子好的学生,又有利于那些学习底子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做一个比较简单的统计,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一下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然后再将问卷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析,明白有多少学生接触过计算机,有多少同学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对于一些计算机里的基础知识在问卷中有所涉猎,调查一下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哪些版块感兴趣,并且了解多少等等。通过这样的分析,老师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

(二)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育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当然在进行机会的提供的时候,老师也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基础,让他们在探究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到一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用FrontPage 制作网页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的时候,专门搜集一些制作网页的资料,然后给予他们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摸索去制作,最后去寻找制作设计网页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规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专门提供一个制作网页的课件,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自信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更注重版面的优化和技能的提升;而对于那些基础薄弱,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老师则需要让他们做好最基本的页面,培养自己的模仿能力,以此来让他们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质量。

(三)利用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专项技能

信息技术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课本上介绍的多是基本知识,这就会让基础好的同学失去学习的热情。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自编校本课程作为导学案,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系统的掌握一项专门的软件并学好学精,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校本课程的运用,既要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观念,又要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拓展与升华,甚至形成专项技能。

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需要老师在分析学生差异化的基础之上,做好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安排。针对学生不同的自身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学习的情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物理实验课 下一篇:提高初三英语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