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股会计风险与审计监管

时间:2022-04-15 11:03:07

中国概念股会计风险与审计监管

一、中国概念股会计风险

部分中国概念股选择到美国上市的内部原因是公司财务状况达不到国内上市标准,存在着利用国情差异和地域差异包装上市的企图,公司本身存在着多重风险,其中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上市准备阶段的原始数据造假的风险,上市之后的财务信息披露风险,和审计环节由于审计转包产生的财务报表舞弊风险。

(一)第一层次会计风险:公司会计造假风险 尽管中国2010年10月30日开设创业板,为我国民企上市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但是,一国内上市竞争激烈。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中国的民企明白了从单个资本走向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尽管民企具有产权明晰的优点,但其产权封闭的缺点也很明显,制约了其做大做强,只有通过上市实现产权开放,才有可能实现快速成长。而在国内证券市场排队上市的民企众多。二是美国上市门槛低。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及创业企业的电子柜台市场(OTCBB),上市门槛低,基本没有规模或盈利指标的限制,只需要具备3名以上的做市商愿为该股票做市的条件。而转板的流程更简便,成本也更低廉,并且美国证券市场还具有世界性的品牌效应。三是在美上市时机好。自2008年8月以来,美国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中小私企恢复缓慢,中小企业上市非常少。而中国中小企业已经基本度过危机。

然而,一些中国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语言不相通、制度不对接等诸多“条件”乘机进行会计造假,造假手段五花八门,造假方法多种多样。如伪造银行对账单,捏造银行贷款,虚构资产,虚设销售合同,伪造库存清单,伪造财务账本、客户信息,以及银行证明等。许多公司都被指控存在修改财报数据和欺诈行为。如,美国证监会(SEC)对某公司的调查就起源于其2009年的年报差异,该公司向SEC递交的报告中营业收入为1.93亿美元,而向中国审计机构报告的营业收入却只有0.11亿美元,二者相差超过90%。浑水公司在2010年11月10日出具的调查报告中称,其访问的9家客户中5家否认购买了该公司的产品,其中包括宝钢、莱钢、重钢、粤裕丰钢铁等,而该公司的财报显示,仅粤裕丰的合同额就高达1270万美元。2010年11月17日,该公司的审计报告披露,其确实存在合同造假行为。这些会计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可靠性、相关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直接损害了美国投资者的利益,侵害了美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美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第二层次会计风险:中介机构上市运作风险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主要有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借壳上市两种途径。一些规模小的公司一般选择“借壳上市”,他们通过收购一家美国壳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本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从而使本公司变成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由于美国壳资源丰富、借壳上市成本低并且时间短。所以许多中国公司采取借“壳”的方式在美国上市。然而,在美借壳上市的一些劣质中国公司,为了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或投资银行基于利益驱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中国公司先经过事务所审计,再由投资银行推荐在美上市,上市后不断推高股价,然后全身而退。投资银行在中概股借壳上市中违背了基本执业准则和业务准则,放弃了尽职调查、审慎核查验证的基本要求,失去了客观公正的执业道德。漠视了第一层次的会计造假风险。

(三)第三层次会计风险:审计转包风险 在美中国概念股的审计风险主要源于审计转包,中国在美国的借壳公司出于审计费用和顺利上市的考虑,往往会雇用一些收费低、规模较小的会计公司。目前,在美国各大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约400家中国公司聘请的事务所几乎都是不知名的小型美国审计公司,如飞腾、柯邦宁、GPKM和GHPHorwath等。由于存在距离问题和语言障碍,这些美国会计公司将承接的审计项目转包给中国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真正进行审计的通常不是在美国注册的会计公司。由于中美法律制度不同,司法环境不同,美国监管机构又不能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使监管,致使其审计质量低下,审计报告无法揭示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以投标方式承接审计业务指导意见》规定不得分拆转包中标的审计业务。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SEC新法规,允许各国以其他法定方式来完成《萨班斯――奥克斯利法》中对会计师监管的要求。中概股的审计转包行为既违背了中国的法律规范,也不符合美国的审计业务监管规定,这种审计转包隐瞒了公司的会计风险,本该行使“经济警察”职能的会计师却发挥了会计造假“帮凶”的作用。

二、中国概念股审计监管难题

虽然美国是上市壳资源市场最发达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相对于IPO市场来说,壳资源市场仍然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不成熟市场,在OTCBB上市的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一直不高,一定程度上导致赴美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出现大量违规行为。所以,美国近几年一直在谋求与中国联合开展跨境审计的监管,但中国在与美国开展联合监管上也遇到了三个难题。

(一)问题 按照中国的法律,外国监管部门无权在中国境内实施监管,美方如果进入中国境内进行检查或要求中国境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检查,就涉及到干涉中国问题。而按照SEC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在PCAOB注册登记后,才可以从事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并且要接受PCAOB的监督检查。目前,共有54家中国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海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在PCAOB注册,在通过反向收购方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24%的中国公司由中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批会计师事务所脱离于美国监管者的职权范围。

(二)机密问题 对于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上市公司,如金融、保险、矿产资源、军工等行业,如果按照美国的法律要求,向美方提供审计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很可能导致政府机密和公司机密泄露。对此,中方奉行的是“完全信赖原则”,即如果美方需要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会计审查,则必须将此请求提供给中方有关监管部门,由中方进行相关的审查之后,再将结果通报给美方。而PCAOB则希望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境内实地核查中国的审计公司。

(三)财务体系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中美两国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监管标准,二者达成一致的难度很大。

三、中方在审计监管上所做的努力

针对以上难题,中方积极应对,加强了对中国公司上市,尤其是到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的监管。

(一)财政部和证监会突击审查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账目 2011年10月,中国金融监管机构要求全球最大的几家审计事务所,重新紧急审阅它们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的审计工作,并披露审计公司向海外监管机构提供的财务细节。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与审计行业要求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以及德勤“四大”审计事务所紧急重审它们去年对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所做的审计报告,以及中资企业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各项审计工作,告知审计工作报告或其他客户信息是否提供给了海外监管机构或者任何海外分支。被要求提供的资讯包括公司的中国办事处与香港、澳门办事处之间有关美国审计案子的所有往来信件,和提供香港办事处负责的美国上市中资企业帐目审查细节。

(二)中国证监会提高借壳上市的标准 2011年8月5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其中涉及到整顿借壳上市行为,对借壳上市确定了较高的标准:上市公司向收购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除原有要求外,还需增加“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两大条件,这一要求已接近IPO标准。

(三)商务部实施外资并购企业的安全审查制度 2011年9月1日,商务部正式实施《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安全审查实行制度化,提出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规定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

四、美方对中国概念股采取的行动

中美两国在联合监管上发生分歧后,美国采取了一些单方面的措施,双方争议与摩擦给在美中国概念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一)美国审计风险警示公告2011年10月3日PCAOB了《第八号全员审计实务警示公告:某些新兴市场中的审计风险》,公告提醒审计人员审计那些主要业务发生在新兴市场的美国上市公司时提高对风险的认知,尽管这一警示针对的是审计人员,但它也使投资者和审计委员会对在美国各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尤其是来自PCAOB无法对审计人员工作开展检查的国家的公司)所暴露出的会计舞弊风险加以警觉,主要是进行审计时可能遇到会计舞弊而造成的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应对这些风险的责任以及审计人员根据PCAOB审计准则应当履行的其他一些责任。

(二)美国司法机构介入对中国公司的调查 美国对在美的中国公司调查已经从SEC延伸到司法部。SEC最早曾于2006年中国网易公司会计造假,此次中国概念股事件之后,SEC 首席会计办公室与SEC 执法部门、财务合作部门及PCAOB四方联合开展行动,以识别对SEC 在册反向并购公司所进行的审计舞弊,同时,一些分布全美各地的联邦检察官也对此问题展开了调查,2011年9月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透露,美国司法部正在介入调查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会计及账务违规问题,受此消息影响,当天纽约股市中国概念股大幅下挫。而且司法部介入的范围会逐步扩大,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美国调查者针对中国公司提出了“宁可错杀,也不错过”的调查法则。

(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作出暂停“四大”中国分公司审计资格的决定2014年1月22日美国证交会一名行政法官作出初步裁决,暂停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公司对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资格,期限为6个月。裁决以这些审计机构拒绝提供有关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审计资料,阻碍了美方对这些企业的欺诈调查为由。认为,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这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公司“蓄意”拒绝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违反了美国证券法等联邦法律。这一裁决如果最终得到维持,将暂时导致100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没有审计机构,同时,也将干扰在华经营的美国跨国公司的审计工作。

五、结论

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困境,笔者认为,赴美上市的中资公司首先必须了解和尊重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美国自2001年以来的至今10年时间,在审计监管上颁布了两项重要法案。一是2002年7月25日颁布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是美国立法机构根据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暴露出来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题所立的监管法规,被称为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另一个是2010年7月15日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监管,核心是在金融系统中保护消费者。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监管,即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严格金融监管标准,扩大监管覆盖范围,强调跨机构协调监管。

其次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规范审计工作,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二是做到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让投资人了解公司的真实运作情况,在投资项目中做好沟通和信息及时公开。三是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赴美上市之前,聘用财务总监、专业财务团队、律师和美国认可的审计师,做好公司内部的重组工作,对资产进行评估和定价,开展具有实效的尽职调查和财务审阅等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晓鹏:《华尔街的“中国概念股”危机》,《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第5期。

[2]严婷:《SEC大范围调查中国借壳赴美上市公司》,《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第12期。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财务核算构想 下一篇:基于风险投资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