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字词处理

时间:2022-04-15 03:22:58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字词处理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观念上,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字词教学已不再重要了。课堂实施中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语文课堂上提出生字新词、查注解释生字新词、设计有关生字新词运用的巩固练习浪费了宝贵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再者,只要学生有阅读活动,无论是课内课外,都会涉及到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学生完全应该并且也能够自主去完成积累。更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觉得字词教学是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用再强调,甚至不用再涉及。纵观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上面也明确给出了初中字词教学的基本要求:①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②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③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而这初中阶段的三项目标,都是在小学的基础上一步步达成的: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小学阶段,只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并且,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因此,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的连贯性上体现得非常突出,将字词教学也纳入初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安排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目标,因而要致力于全面搞好学生的语言素养,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就不应忽视学生在词语的积累、掌握、运用方面的训练。我过去在进行字词教学时,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上课读几遍,课后抄几遍,最多再选择几个词语让学生解释一下这个层面上,事实证明,收效甚微。语文教学大师魏书生的字词教学的五种方法是:第一,集中学习;第二,反复练习运用;第三,定期考试;第四,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第五,教给学生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借鉴他的经验并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我的教学实际,现在我通常将字词教学训练分四个阶段进行,似乎觉得更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同时也使语文实践活动更具开放性和弹性,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了。采用这样的方法我也深感不但最大程度的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而且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第一阶段:认知阶段。注音解释、多读多写是认知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但是新版教材大部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所列词语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如果让学生全部去注音、解释,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甚至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通常选择在语文实践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或学生方言与普通话读音容易混淆的词语去注音、解释,剩下的可让学生自己制卷去考同桌。在这一环节的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不但兴趣很浓,而且基本上都爱找一些自己认为容易出错的字词去考对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阶段:提高阶段。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建立一个随时可用的“词语库”,在完成了第一个环节后,我常常让学生再将“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进行分类。按照课文后面所列词语的多寡和性质特点,或按感彩分类、或按词性分类;或按词语的表达作用分为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不一而足。我想能够正确分类,应该是以正确理解为基础的。通过这个基础的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

第三阶段:联想阶段。在学生初步建立“词语库”的基础上,我有时会在课文中找一两个词,以其中的某个语素为词头或词尾,让学生再找几个类似的词。如:《在山的那边》一课中有“凝成”一词,让学生用“凝”这个语素,再找一些新词。学生找到的有“凝重、凝滞、凝视、凝望、凝练……”有时候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让学生进行词语接龙训练,如《生命》中有一个词:昂首挺立。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以“立”字开关再接一个词,有学生接“立足之地”,再以此类推,接下去,像“地大物博——博大精深——深入浅出——出其不意……”。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以一个词为纽带,牵出一连串的词语,这样既扩大了词汇量,又可感受到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谓是一举两得。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把字词教学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在语文讲解结束后,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词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字义,也可以检测出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第四阶段:运用阶段。平时我们深感学生词汇贫乏,因而在这一环节上不可操之过急,须循序渐进。开始可以找两三个词语,让学生做类似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一样的练习,只要语言通顺流畅,词语搭配合理就行。接下去可以先设置一个语言环境,在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表现规定的语境。例如:创设一招聘小记者的语境,让学生用《理解》中的“远行、扒窃、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的几个词去写一段话,表现这个语境。在这个阶段,开始宜选用一些意义相关、含义相近的词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可以选择那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要求学生尽量多地运用它们去连话,去编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上一篇:射击运动认知和技能关系探讨 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