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文献收集研究的执着探索者

时间:2022-04-14 09:59:53

藏学文献收集研究的执着探索者

奔嘉,1958年6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1988年8月起,任教西南民族学院,现任西南民大藏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因明逻辑学、藏族文献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发表第一篇论文后,他已整理出版藏式传统古籍文献300多函,主编藏文书籍40多部,个人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搜集上万函的藏文文献资料,多项成果获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

在与奔嘉教授的交谈中,他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藏学文献研究是我的爱好,又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能和爱好结合在一起,我很高兴。”

我很庆幸能有这个学习机会

1982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三批大学生,奔嘉先后师从东嘎-洛桑赤列、毛尔盖-桑木旦、多识、土登尼玛、三智嘉措、端智嘉等著名藏学学者和教育大家,为以后的藏学文献和因明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回忆起这段求学生涯,奔嘉先生非常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跟随多位藏学大师学习,他们的言传身教,特别是他们对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的热爱和钻研,让他终生受益。他深情地说:“如果说我现在取得了什么成就,跟这些藏学大师是分不开的,能跟随这么多大师学习,是我这辈子值得骄傲的事之一。”

我与学生一起学习

1 988年,奔嘉获得硕士学位后选择到西南民族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实现他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理想。那时候,西南民族学院藏学师资匮乏,尤其缺少藏学研究的专业人才。奔嘉先生回忆,那时他一人每周要上20多节课,课程涉及藏传佛教源流、佛教哲学、因明学、藏文典籍举要、藏文文献概论、诗学、藏文文法、梵文入门等藏学系主干课程。

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他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他说,“当一个老师用考勤和纪律来迫使学生听课时,那这个老师的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失败的。”这是他对自己在三尺讲台上的要求,也是他能够紧紧抓住学生心理与学习兴趣的缘由。也正因如此,有学生谈到:“奔嘉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思维开阔、蕴含哲理,少听老师的一节课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孰不知“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奔嘉教授在课堂下做了多少辛勤的准备和积累,只有他自己知道。天道酬勤,他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工作的执着,使他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就被西南民族大学破格提升为副教授。

藏族文献研究是我的爱好

位于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三楼的藏学文献馆,被视为西南民族大学的骄傲。这是一所集收藏、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献研究中心。奔嘉教授说,民族文献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开展文献学研究,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有重要价值。藏文文献的数量庞大,仅次于汉文文献。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文献流失海外或流落民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学界越来越重视文献的保护和抢救,学校也把握住了这个机遇,2003年建立了藏学文献馆。

“藏族文献研究既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他说,这些年,“我们先后到过、甘肃、青海,还有四川省内的许多地区,拜访了上百位文献专家和文献收藏家,获得了大量的文献收藏信息。通过这些工作,基本了解到国内的藏学馆藏情况和研究动态。我们搜集到大量藏学文献,包括书面和口头的,使得文献馆从最初建立时的300多平方米,扩展到2000多平方米,收藏了15000多函15万卷的珍贵的藏族文献。这些文献既有来自国内的传统权威版本,又有流传民间的经典版本,既有藏传佛教寺院的收藏版本,又有流散在民间的私人珍藏版本,其中不乏极其珍贵的孤本、手抄本。”

建设国内外一流的藏学文献馆

“文献经典是人类的智慧成果,如果没有人专门搜集、整理,它将会被埋没,最终消失,那将是人类不可估量的损失”。

藏学文献馆的工作之一,是为学校民族学和藏学专业的学生及校内外专家学者提供文献资源,目前,西南民大共有民族学、藏学等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人员近千人,因此,文献馆从继承、抢救和整理藏民族传统经典文献和培养文献研究专业人才出发,按照不同的学历层次,开设藏文文献目录学、藏文文献通览、藏学文献研究、藏文文献概论、藏族文化与藏文经典文献等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从2010年起,藏学文献馆开始招收藏族古籍文献与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高级人才。

近几年,藏学文献馆研究人员坚持以藏文文献研究作为主要科研内容,先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文献整理出版12册,11篇,整理印刷藏文长条文献近200种;正式出版了“名家文献研究书系”、“藏文典籍目录编纂史”和“藏译文化名著”三套丛书(藏文典籍目录编纂史和名家文献研究书系两套丛书,被列为国家民委古籍办重点出版项目),共计28册。其中,《更敦群培文集》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藏译文化名著丛书・哲学卷》荣获第六届五省区优秀图书一等奖,《藏文典籍目录编纂史》丛书获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三等奖。

“我馆在搜集整理藏学文献的同时,在进一步加大藏文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目前,中心馆藏的电子文献已近5000函,大部分馆藏纸质文献已转化成为电子文献。大量的口碑文献也制作成了具有视听效果的藏文电子文献,形成藏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在线服务。相信五六年后,我们一定能建成一个国内外一流的藏学文献馆。”

上一篇:干漆夹苎 千年佛像不朽的秘密 下一篇:西线:上海的西边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