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家常饭之中

时间:2022-04-14 07:25:36

生活在家常饭之中

人生也许很寡淡,最后总要落实到一粥一饭间,如此踏实妥贴,丝丝入扣。那山高水长的意境,其实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一碗清心汤

我特别害怕痛苦的感觉,比如几年前奶奶过世时,我清晰地看着一股鲜明的痛苦袭击过来,根本躲避不开时,一股被瞬间抽空的感觉弥散全身。

面对无法承受的打击时,我便躲进厨房,沉浸于烹饪世界。放慢呼吸,将所有精神凝聚在烹饪上,这样就可以暂时不去想其他事情,以减轻痛苦。

这时的我,会做一碗清心汤,这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告诉我做的:三根苦瓜,几杯水,一个草豆蔻,一片香菇,一点盐,还有一滴油,小火煮上半小时。最后将苦瓜捣碎,喝下去很苦很苦,但对调节无法抑制的悲伤有好处。

我想起《在路上》(On the Road)的镜头,凯鲁亚克在非常不爽和揪心的几天后,他决定离开一个地方,这次狄安与他同远行。他看着身后渐远的朋友家,说:我们又上了路,回头望了望厨房里的灯光,真像大海中的一盏孤灯。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灯,每盏孤灯都有被风吹浮的颤抖,被浪涛打的几近熄灭的时候,但我告诉自己有好多事情需要处理和配合,要做个坚强的人。

每一样食物跨越海洋、高山的流行,都是在经过报纸、杂志、电视或公众人物等宣传后,必然会美好得像海市蜃楼。比如鹅肝,也曾几次去京城最纯正的法餐吃鹅肝,但觉得味道也不过是如此尔尔。不能说鹅肝不美味,所谓美味都是区域化的,换个地方就会变化,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才是美味。于是有美食家便把鹅肝本土化了。

买上一些鸡肝,一些纯粹的猪膘肉,一些洋葱粉,再加上些许小二或白兰地,和一块黄油或一些植物油就可以了。先将买回来的鸡肝浸泡在牛奶内,要多换几次牛奶浸泡,直到浸泡后牛奶不是红色,而是乳白色,那么处理鸡肝最关键的一步就完成。接着将猪膘肉和鸡肝一同放入搅拌机打碎成泥,倒出来装盆子后,倒入一些烈酒、撒入一些盐、一些白胡椒粉、洋葱粉,将其拌均匀。

将拌均的肝酱装在边沿抹有油脂的四方或圆形模具内,压实后放在蒸锅上,上面用一个盘子盖压着,或用保鲜膜包裹着,这样能让鸡肝熟后不会膨胀过于厉害,保持有姿有型。入蒸锅20分钟后倒扣出里面的水分,放入冰箱冷藏一夜后,第二天就可食用。

如果喜欢中餐的味道,就直接切片配上油醋汁当凉菜吃;如果你的饮食比较西化,那么将其煎后配上柠檬汁拌时令蔬菜,别有一番素雅的香浓。当然最省力的就是找一块柔软的馒头或面包抹上鸡肝酱,配上一份酸奶麦片和一个苹果,作营养又美味的早餐食用。

本质豆腐

很多时候,我在忙碌一长段时间后,会静止下来去回顾。惊觉到美好生活仅仅是个概念。年轻时觉得生活重要的是圆满,无论是家庭,爱情,还是物质,都要达到自己所定义的高度才算ok。但现在却觉得最重要的是轻松,全身心的放松,以轻松的心处理各种事件。就像豆腐呈现出的品质:洁白如玉,可以油炸、生吃、蒸煮、干煎等。

我最喜欢吃的是保持本质的豆腐,将豆腐切成圆片或方形,几个叠在一起,中间放上胡萝卜、菠菜、玉米粒,笋粒和盐,红酒及橄榄油调制的酱汁,或夹入一片风干酱猪肉或素火腿,更美妙的是片片间撒上金牌金华火腿碎粒。叠在一起,放在蒸锅内处理10~15分钟后,色泽如玉,圆润、柔滑又带点深沉金华火腿香味,配上油醋汁,冷热相撞,吃起来绝对温软有滋味。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的各种摩擦,困惑,痛苦和艰难是难免的,我们要不停清理,才能保持身心流畅。因为我们都希望奔向美好生活,而这个世界却是向时间末日的尽头不断前行。有时候,我们的生活会随岁月而改变,变故有好有坏。活着就是适应,跟随自身、外界的情况不断“修补”自己。

吃的美味

曾看到报道说:有一个外国朋友,放弃了自己在国内培养好的味蕾,执意要娶中国媳妇,并且定居四合院,吃卤煮火烧和褡裢烧饼,围着炭火的火锅吃涮羊肉,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他说:中国人真是会生活,过着童话一样的日子。

中国的饮食文化,真的是源远流长。比如有书中载:古代两个男子最擅吃,家里的后厨永远似在过年,人们以到袁枚家吃饭为幸事――他们家豆腐和土豆都有几十种做法,丫环穿着精致的丝绸衣服上菜,一道菜品总会附有一个传说或一首小令,再佐以歌舞丝竹,太平盛世的欢喜都表现在吃上了。李渔更讲究,吃肉吃出乐感来,在《闲情偶寄》中,所有对吃的描述细腻动人,让人垂涎三尺,叹为观止。吃变成了浪漫而有趣的事情了。

吃在中国的流派也是异彩纷呈。有人爱川菜的火暴热闹,是刚刚热恋的小情侣;亦有人爱吃鲁菜的踏实温厚,一步一个脚印,广东菜清淡,但足以养人,是慢下来的爱情,一唱三叹,都有自己的韵律;徽菜是花间小令,一个人独行;到了东北菜,就会乱做一锅,什么都敢往锅里放,分不出主次,分不出彼此,一大盆端上来,豪放得没有道理,适合唱二人转的人吃,太不细腻,可是,如果饿了,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想起一次在饭桌遇到的一离婚的男子,那天他喝醉了,扑到桌上哭,却说了一句温暖的话我忘不了她的烧茄子啊,以后再也没有吃过好吃的烧茄子……话虽然俗,可是如此真实。烧茄子?他一定爱吃,然后她一次次做,最初的好几次,不是咸了就是淡了,或者糖放多了,烧茄子烧好了其实是难的,用油过茄子的时候,油不能太热,炸好的茄子要软而嫩,糖不能放多,多了就腻,少了就寡味,多像婚姻,要的太多总会是贪婪,可是,糖太少了,一定是乏味的。

他习惯了她培养起来的味蕾和菜的味道,就像我们的生活,通常在大鱼大肉之后,还是要回到家里,让她亲自熬了一锅粥,佐以自己做的两个小咸菜,才吃得舒心。

我想:其实最寻常的日子不是大餐,连慈禧都会想念逃往西安时吃过的窝头,最草根最家常的食物能养人的一辈子。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寡淡,到最后,落实到一粥一饭间,如此踏实妥贴,丝丝入扣。

上一篇:小秘诀守住年龄秘密 下一篇:红豆杉 健康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