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34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4 03:17:25

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34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其最多见的是慢性宫颈炎,最严重的是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CIS),为宫颈浸润癌发生发展的前期过程,是宫颈癌早防、早治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随着阴道镜、TCT、HPV检测等手段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被发现,传统的宫颈锥形切除术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突显出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我院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和宫颈CIN,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科因宫颈病变行宫颈锥形切除术34例,平均年龄36.63岁(24~39岁),孕次0~1次10例(29.41%),2~3次20例(58.82%),3次以上4例(11.77%)。

1.2 临床表现 34例患者,月经正常,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白带增多,部分伴有腰骶部不适,下腹坠胀。其中4例有接触性出血。单纯宫颈肥大5例(14.71%),宫颈糜烂22例(64.71%),宫颈管组织增生7例(20.59%),11例行宫颈微波治疗(32.36%),治疗后无改善或又复发3例(8.82%),物理治疗2次又复发2例。

1.3 阴道检查 通过阴道镜观察组织上皮与血管的形态改变,确定病变在宫颈上的确切部位并镜下取多点活检,34例患者术前均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9例(26.47%),CIN I 7例(20.69%),CIN II-III 18例(52.94%)。

1.4 治疗方法 在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宫颈锥形切除术,锥宽为病灶外0.5~1.0 cm,锥高2~3 cm,病理12点处带线,术后颈管内放置碘仿沙条1根,72 h后取出,术后1个月复查,6号扩宫棒扩宫1次。

1.5 术后病理 术后宫颈炎共8例(23.53%),CINⅠ9例(26.47%),CIN Ⅱ9例(26.47%),CIN Ⅲ5例(14.70%),原位癌 2例(5.88%),镜下早期浸润癌1例(2.94%)。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宫颈炎肉眼诊断与病理学检查是一致的,但对CIN、原位癌及镜下早期浸润癌是不能明确诊断的。阴道镜下根据对CIN及早期癌症的特征部分可以识别,阴道镜下高度可疑区多点活检,有少部分患者漏诊,与宫颈锥形切除术后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相比,阴道镜下活检效能明显较低。

首次宫颈锥形切除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的符合情况:12例(41.4%)宫颈锥形切除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无变化,9例降级(31.0%),13例(44.8% )与术前病理一致, 升级7例(24.1%)。

1.6 术后随访 术后嘱禁性生活3个月,术后1个月常规检查,6号扩宫棒扩宫1次,宫颈愈合良好,无异常分泌物。有5 例患者术后少量出血,出血时间在术后6~11 d,出血次数为3~7次,均给消炎、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术后3、6、12个月复查TCT,目前尚未发现异常。

2 讨论

宫颈病变主要包括宫颈炎性反应(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等)、宫颈湿疣、宫颈白斑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已成为当代妇女多发病与常见病。如何正确诊断处理宫颈疾病已经成为妇产科医生面临的严峻课题。

宫颈锥形切除术是一种经典的手术方法,自1834年Lisfrance首次报道以来,锥切用于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随着阴道镜的普及,传统的宫颈四点法活检被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代替之后,用于诊断目的的宫颈锥形切除术已经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对CIN的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需要重新评价宫颈锥形切除术在CIN的诊治中的价值。通过对本组34例宫颈锥形切除术的临床分析,我们发现,在CIN II-III患者中,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有一定的低诊率,准确性也不够高。其原因是:①阴道镜无法明确宫颈管内病变;②CIN多为多中心性发病,阴道镜视野及取材有限或表浅,无法准确判断间质有无浸润,累及腺体深度以及颈管受累情况,易造成漏诊[1]。③阴道镜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突出表现为评估者的主观性。阴道镜检查是评估者将细胞学结果与阴道镜的视觉图像相对比,结合患者的现病史与既往史,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判断的过程,其准确性与评估者的临床经验直接相关。文献报道,阴道镜多点取材活检组与宫颈锥切组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者占64.8%[2]。本组资料表明: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形切除术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在85.29%,有6例(17.65%)患者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比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严重。其中,有2例锥切术后病检升级为原位癌, 再次做全子宫切除术,1例升级为镜下早期浸润癌,再次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淋巴切除术。本资料结果提示,单纯凭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进行诊断,容易漏诊早期浸润癌。

近年来,宫颈病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年轻宫颈癌患者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资料显示:目前宫颈癌的发病呈现2个年龄段高峰,即36~39岁和56~59岁,而且当今妇女的生育年龄往往推迟到35~40岁,致使15%~20%的宫颈癌患者诊断时正值生育期。文献表明, CIN 有发展为浸润癌的可能,一般大约经历10年的时间,而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CIN 患者,宫颈锥形切除术提供了一个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阴道镜活检病理为CIN II-III的患者应选择冷刀锥切,根据锥切术后的病理结果,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使宫颈疾病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我们认为,虽然宫颈锥形切除术在CIN的诊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宫颈病变都需要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因为CIN I、CIN II、CIN III仅是界定宫颈上皮异常的程度。实际上,从CIN I发展到CIN III(包括CIS)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CIN I的患者中,65%的病变可以自行消退,20%的病变持续存在,保持不变,只有15%的病变继续发展。因此,对于CIN I和人状瘤病毒感染等宫颈病变,应当加强普查,不主张行宫颈锥形切除术,规避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钱德英,岑坚敏,黄志宏.子宫颈电环切除对2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73.

2 韩临晓. 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26,1927.

上一篇:婴儿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31例临床分... 下一篇:桡骨小头半脱位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