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高职院校“90后”学生的管理工作

时间:2022-04-14 02:59:26

浅谈如何做好高职院校“90后”学生的管理工作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除了具有“90后”的特点外,大多学习基础差,心理脆弱,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对此,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学生入手。除了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外,我们还需要运用合理的理念和有效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90后”;高职院校;管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17-0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大批的高职院校正在从普通高校的附属品、替代品逐渐向独立化、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职业技术教育招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面对激励的竞争,各职业院校为了保证生源数量而不断降低标准进行招生,学生总体素质越来越差。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无论是从整体素质上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双重竞争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大批“90后”学生成为高职院校的主体后,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目前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一、“90后”学生特点

1.骄纵但很讲礼貌。“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多种思想的碰撞中成长起来的,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理想和信仰。由于物质的富足,父母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逐渐就养成了这种骄纵的习惯。但是由于其父母大多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人,受传统文化影响极深,家庭对孩子礼仪方面的教育比较重视,所以“90后”的学生大多都很讲礼貌。

2.思想发展的维度呈现横向发展趋势。由于快餐文化的盛行,大学生的知识渠道来源多是电子产品。这就养成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上。曾有一个学生在网络上直播自己自杀的场景,就是受到了网络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果能够适时的纵向思考,可能是另一种结局。另外知识结构也是横向化的,因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手机、电脑成了大家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打开屏幕就能了解你所想了解的一切,根本没有思考和借鉴的空间,使得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缺失。

3.交往、沟通能力欠缺。以前家家户户都是平房,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的交流机会很多。而现在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高楼大厦也阻隔了学生之间的社交机会。另外“低头族”现在已成为一些年轻学生的代名词。无论是课堂还是公交车上,学生们各自玩着自己的手机,各自看着自己的微信圈,相互之间很少沟通交流。这就导致了“90后”学生交往、沟通能力欠缺。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首先,文化基础差。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也成了最头疼的问题。这也反映出大多学生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态度就出现了问题。另外,自身素质不能适应高校要求。他们虽然也上了大学,但由于学习能力差,各方面的素质都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经过高考的无硝烟战争,他们认为大学生活应该是自由、轻松、美好的,反映在行为上就表现为没有组织观念、没有时间观念,上课经常迟到,甚至无故旷课,不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缺乏公民道德意识,对学习、集体活动缺少热情,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长期形成的客观原因,让这些学生情绪波动较大,例如家庭原因,单亲,或者曾经被留守,等等;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不好,不受老师重视。在面对大学这个新环境时,容易情绪波动,尤其是遇到学生宿舍偶尔停电、停水或者应急状态时,容易产生矛盾进而激化。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办法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都是“90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确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发展高职教育事业。

(一)加强辅导员的自身修养

强调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价值,把单纯的被动教育转化为科学成长发展的辅导,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学生机制。

1.强化内因法。“恻隐之心在于善,善恶之心在于耻,辞让之心在于慎,是非之心在于辨。”这是孟子的话。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有爱心、诚心、恒心、真心。作为一个辅导员,更要这样要求自己。因为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整体素质较差的基础上,难免会做出这样那样让我们无法接受的事情,或者是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人生观。辅导员应用爱心使他们建立安全感,用诚心与他们交往,用恒心去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理念,用真心换取他们对人与社会的信任。

2.反思慎行法。作为辅导员,我们可以多思考或者多读一下类似楚王代越、庄子智劝的故事。这样可以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多从学生成长的环境分析,多了解学生的成长事情,尤其是在学生曾经叛逆期时发生的事情。这样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能够得到更大的成长,提升自己的修养。

3.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正所谓修身养性重自律。没有善良的本性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修成“人格魅力”的正果的;没有善良的本性,是不可能做到真心为他人着想的。要有自知之明,不断的学习。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一个人最难得的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才能知道如何发扬自身优势和从何处改进自己。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自己喜欢的所有专业、社科等书籍;学习身边高尚的人的品格;学习为人处世的技巧;从实践中学习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慎言,慎微。要注重细节,克服陋习;要有是非观念,坚决不做老好人。想让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做不到的,只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敬佩你。

(二)更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培养具有个性的“现代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既重视学生的社会化,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思想教育,注入思想教育新内容。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可以这样说,现代大学生不但社会地位高,而且从物质上、精神上都得到家庭的全力支持。但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认同这些,他们反而觉得自己不幸福。另外“90后”的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过渡张扬。这些特性都要求学校应该在思想教育中正确的引导。最后应该让我们的思想教育融入感恩意识。就笔者了解,台湾的学校里有一种教育叫做权杖教育,还有台湾的作业都融入了感恩教育,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教学中适时加入我们中国传统的孝道的一些图片,这样不但使思想教育内容既保存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也结合了目前的国情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赋予了时代意义。

(三)有效进行工作实践

1.更新工作理念。孟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兆晨。居其斯,而众星之。首先明确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同行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正如有的教育专家提出了双主体教学的模式,教师和学生是交互的“双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视界,通过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各主体之间实现“视界融合”,达成相互理解。教学工作如此,德育工作和班级工作也是如此。

另外,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构建他们人生发展的三大支撑。物质支撑应该叫做健康的物质支撑,在满足学生基本的物质需要后,应该有限制的给予。而在精神支撑中,院校应该更加重视耻感教育。例如许多的事例显示,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现象极为严重,而且他们没有认为作弊是一种耻辱的行为,就是被监考老师逮住后,也毫无悔意。社会支撑,即大学生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社会的理解,作为学校,应为学生做心理指导;作为老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处理问题的办法。

2.理顺工作思路。一颗树不论长多大,它都是从幼苗一步步长成的,它都有枝叶繁茂到满树银花再到秋风落叶的过程。所以无论学生的工作多么千头万绪,我们都应该一步步走。教育工作者每天周旋于班级的日常工作,比如指导和检查早操、组织早读和晨会、了解每节课的纪律情况、督促值日生做好卫生工作、深入宿舍查寝、处理突发事件等,一天下来,常常是疲惫不堪。如果我们理顺思路,就会知道,“管理”就是管住原则,理出思路。“管住”与“理顺”才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双翼。

3.创新工作思维。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作为新生代的“90后”,他们不再盲从教师、家长的权威,变得独立而有主见,叛逆而不顺从。漫长的书山苦海是枯燥的、烦琐的。学生更愿看到教师能与他们打成一片,自身生活也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框框,解放思想,注重环境创新,注重远景构想。环境决定人的心情,又能改变人的心情。而一个好的远景构想,能整合班团队力量,集中班团队的智慧,凝聚班团队的人心,创造班团队的效益,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团队精神。这样不但可以调和各种矛盾,强化班团队建设,也可以唤起大家的奋斗意志,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总之,高职院校“90后”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真正做好对他们的教育,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确实是一项细致、琐碎繁杂、艰苦长期的工作,需要有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严格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有效的管理艺术,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詹万生.和谐德育的基本内涵[N].青年时讯,2006-04-20.

[2]孙凯.主题班会――发展学生能力的阵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上一篇:流动儿童家庭环境与教育分析 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数学类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