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传统温针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4-14 01:42:24

蒙医传统温针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蒙医传统温针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寒性膝关节痛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采用蒙医温针仪治疗观察组,采用蒙医传统温针治疗对照组,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在总有效率上,两组均举得了良好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治疗之后的症状与体征上,两组较治疗前有着明显变化(P0.05);在针眼大小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结论:在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上,蒙医传统温针与蒙医温针仪均有着显著的疗效,但蒙医温针仪的治疗效果明显好很多,其有着简单的操作、可对温度进行自主调节,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蒙医传统温针蒙医温针仪风湿寒性膝关节痛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84-01

风湿寒性膝关节痛是指人体在受到风寒湿邪后所引发的以肌肉和膝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遭遇寒冷天气抑或天气出现变化病情就会加重是此症状的主要临床特点,它是一种慢性、炎症性以及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疾病。蒙医温针疗法是常规消毒治疗穴位之后,在皮肤当中迅速扎入银针,通过加热针柄区域来治疗疾病的传统方式。为了探讨与分析蒙医传统温针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寒性膝关节痛患者68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源自我院于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风湿寒性膝关节痛患者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在20到69岁之间,平均为42.3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症状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蒙医传统温针治疗:患者采取平卧位,使患膝充分暴露出来,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利用蒙医温针仪进行治疗,在指定穴位把银针刺入关节腔当中,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刺入的深度,一般来说25-40mm是标准刺入深度[2]。在银针柄上套上蒙医温针仪并插上电源,对温控旋钮进行调节,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到30mA的区域当中,20分钟之后把温度调到0mA,再过5分钟就可以把针,对针眼用紫药水进行消毒,14天为一个疗程,一周进行1次;对照组采用蒙医传统温针治疗:患者采取平卧位,使患膝充分暴露出来,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把蒙医传统温针刺入制定穴位之后,在针柄当中穿入0.5cm的艾绒卷并点燃[3],等到燃烧之后起针,一周进行一次,疗程为2次。

1.3评价标准。症状消失,患者恢复了正常的功能活动,理化指标趋于正常,说明治愈;主要症状消除,患者基本恢复了关节功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工作与劳动,说明显效;症状减轻,有轻微关节痛,恢复了一定的关节活动,说明有效;与治疗之前相比,症状没有变化,说明无效。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在临床治疗效果上,观察组共有36例治疗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共有35例治疗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1%,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对比。通过有效治疗,两组的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好转(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2。

3讨论

风湿寒性膝关节痛主要是以软骨缺失以及变性为主要特点的关节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出现功能障碍以及慢性疼痛。在蒙医学当中,风湿寒性膝关节痛被划归到“希腊乌苏”以及“和如何”当中,其是一种关节肌肉肿胀与疼痛、遇到寒冷天气症状加重以及压痛等的常见病[4]。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提升而增多。本研究采用蒙医传统温针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结果显示两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92.1%,差异不显著,说明了这两种治疗方式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而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恢复情况上,两组的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好转(P0.05),但观察组的针眼大小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黄胜光,谭宁.风湿寒性关节痛的诊治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01):64-65

[2]哈斯巴根那,道日娜.蒙医温针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12):10-11

[3]何福龙,李艳飞.浅谈如何正确应用蒙医传统温针疗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04):39-40

[4]王青山,阿古拉,赛音朝克图,宋艳红.蒙医温针三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50):21-22

上一篇: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应用 下一篇:子宫肌瘤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