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小学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途径的研究

时间:2022-04-14 12:54:51

县域中小学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途径的研究

大力发展县域中小学教育事业,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赖于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同时也为行业、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资源整合视角下,依托高师院校网络平台,借力中小学国培计划,积极构建“WTPTP”县域中小学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互动学习共同体”培养新途径。

基于高师院校网络平台的县域中小学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途径的探索和应用,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为切实解决广大县域中小学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长期脱节,影响中小学教育质量突出问题提供借鉴意义;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网络信息条件下形成具有高师院校特点的县域中小学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实践模式;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新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

一、依托高师院校网络平台的县域中小学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特点

1.在网络平台的环境下,师生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高师院校网络为平台的中小学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互动学习共同体”,为知识的流动、转化、创新和应用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可以与职前、入职、职后学员分享和交流的知识。而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使得自身专业知识逐渐积累并结构化,逐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个人回顾、反思,使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快速地自我成长。

2.以网络为平台,以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为目标,抓好三个环节:职前培养反思、入职适应反思、职后发展培训反思

(1)职前培养反思。职前培养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在对日常的教学和学习经验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当代基础教育理念,为强化学生专业意识和未来职业发展意识做准备。在职前培养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针对教与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互为主体和专业自我发展的主体。

(2)入职适应反思。针对刚刚步入职场中小学教师常常出现的入职准备不足,对环境、岗位工作操作以及人际交往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反应、职业适应期偏长、人为增加自身专业发展难度等现象或问题,与教授、学者、行业专家(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高师院校专任教师、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开展网络讲座、诊断交流、“现身说法”等多种“输血”和“造血”互动活动,在以网络为平台的共同参与、体验交流中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3)职后发展培训反思。职后发展培训反思主要是对县域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而言,充分借力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以远程网络(Web-based learning)为平台,专业理论以高校专业教师团队为辅导(Teachers),职业技能以行业专家来引领(Professors),同事团队间的同伴互助与小组学习(Teams)为主体,“入职与发展档案”(Career Entry and Deve lopment profile,简称CEDP)制度为跟进保障的“互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县域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在高师院校,基于网络平台,以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为目标,对县域中小学师资在专业化成长发展过程中三阶段的反思,有助于形成中小学教师对其专业化过程的系统反思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并推动其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WTPTP”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途径的构建

1.网络教学(W)—网上平台构建专业成长长效保障

以网络教学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互动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以学习者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取消了诸如年龄、职业、地区、时间等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实现了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并积极将理念模型转化成诸如高师院校的实习实训网、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等实践载体。

2.教师指导(T)—“国培计划”与“在校实习实训”携手共创职前职后一体化“互动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和精神,依托高师院校网络平台,采用“置换交流”,开辟“漂流瓶专栏”或“从教话吧”等形式,组织参加国培计划的一线中小学教师与在校学生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辅导、评价等互动交流活动。把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的职后培训与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职前培养整合起来,携手共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互动学习共同体”,从而使县域中小学师资职前教育和职后进修培训进行有机结合,达到高师院校县域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整体目标。

3.教授、行业专家引领(P)—系统全面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全天候”示范与指导

教授、行业专家引领是指由专业教授、学者、行业专家(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高师院校专任教师、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共同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指导体系,针对各个系统而全面地开展专业成长一体化的“互动学习共同体”工作。教授、学者、行业专家(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示范,着重培养在校师范生和在岗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4.团队共进(T)—团队间的同伴互助与小组学习为主体

团队共进是指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中充分利用合作式学习策略,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下相互指导,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高师院校与校外实习基地成立“教师技能同伴训练队”,以在校学生之间、在校学生与在岗教师之间、在岗教师之间互动小组为学习单位,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网站,开通教师个人博客、学校博客、高校论坛、BBS等,使虚拟互动学习共同体以中小学教师技能和教育理念为内容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职前师范生能足不出户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最新动态,并强化专业技能实训实习,为入职适应和职后发展奠定基础,而一线在职教师可以实时指导职前教师成长,并与高师院校教授、专任教师交流学习,解决实践问题,提升自身专业教学和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中小学师资主体职前职后的互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发展。

上一篇: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绘画课程探究 下一篇:中小学女性教师面对晋升的压力与困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