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

时间:2022-04-14 10:04:32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

1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内容.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是学生完成物理课程所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的重要学习内容.所以,在初中物理教材(苏科版)就从《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体验科学探究》来将学生领近物理世界.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物理,物理中的生活.

2 物理课堂中的探究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离开了实验,物理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在教学中,实验又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在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学习时,实验尤其重要.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去观察现象而得到的结论,学生往往掌握的好,而且很感兴趣.实验取到实验的效果才最重要,实验不是走过场的更不是做秀课.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理解探究实验的思想

探究性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物理探究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发现或得出有关的结论.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要想法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新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陈述其理由;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分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各种实验方案,通过筛选、优化、组合形成较可行的、正确的实验方案;再具体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形成初步的结论,并概括、表述出来;通过交流和评价提高学生对探究结果的表述能力.

2.2 对探究实验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于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的实施进行合理地规划,在科学发展史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虽然初中物理教材强调学生自主提问的探究不多,但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为学生提生疑问的情境很重要.下面以一个实例予以说明.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准备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先用一个凸透镜来做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改变蜡烛的位置,还可以得到一个像,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凸透镜成像与物距有关.这时不移动蜡烛和光屏,只是换上另一个凸透镜,这时让学生在观察光屏上的像.这样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了凸透镜成像还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然后在由刚才大家看到了不同大小的像来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物距、焦距、像距间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光屏上的像向上向右移动,蜡烛应向上/下,向左/右移动呢?如果将蜡烛遮住上半部分的话,光屏上的像又如何呢?是蜡烛上半部分的像还是蜡烛下半部分的像?如果遮住透镜的一半呢,情况又如何?

提出这些问题的意义是:学生在提出并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深刻理解影响凸透镜成像有那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又有何关系呢?提出并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过程,也是深化他们对问题认识的过程.

2.3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当的角色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导师、合作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进入探究式教学的课堂.

3 探究实验课的实施

3.1 重视学生的假设

在初中物理探究中,猜想与假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提出某个假设,不管正确与否,至少在主观上,在学生本人的心里,应该有某些经验或道理来支持这个假设.学生提出假设可能有几种情况:(1)假设有道理而且正确.(2)假设看起来有道理实则错误.(3)假设明显没有道理,明显错误.在教学中有一个另我无法忘记的一堂课:在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节课时,我在几个同学的手上擦了些酒精,来体验蒸发吸热.然后我问我们通常洗完衣服怎样让衣服干的快一些呢?(当然大家都知道衣服用衣服架晒在有太阳和通风的地方).也许是刚才所擦的酒精给了同学的启示,一个同学就说,可以将衣服上洒酒精然后点燃.这个问题真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而大家显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所以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用这种方法衣服会不会被烧着呢?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出来了.我们就用一个破毛巾来做实验验证猜想.实验结果毛巾没有被烧坏也没有被烧焦,就这个实验我就马上补充了“着火点”的概念.而大家是很认真的完成了这节课.课后我让大家来写一篇“实验后感”.假设没有对错,有了不同的猜想,说明学生的思维才活跃,不拘于固定的模式,这正式我们课改的要求.

3.2 学生动手实验经历探究的过程

从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知底功能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到评价、分析与交流、得出结论等环节中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就可以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这一过程很重要.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给学生的思路设定框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实验设计的最佳方案.对于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有些疑惑的问题及产生错误判断的现象,教师要引导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实验.从探究通向结论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疑惑、沉思、争论,甚至不满意自己的推理和结论,也许这是最佳的探究状态了.如果把探究变成一个固定的程序,从实验操作到实验结论是一条预设的路径,那么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3.3 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要恰当结合起来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单纯的做实验的并不多.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实验有的并不能做一节课的时间,多余的时间利用的不够好.而教师还要在下节课花费时间去回顾实验来总结.如果将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要恰当结合起来,则在实验课上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还可以趁热打铁总结现象和结论.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与多媒体的结合越来越显示出教学魅力了.

3.4 探究实验中教师注意事项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进行实验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注意.首先要选好探究的内容,应是有可探究的点和可探究的价值.其次,要创设好探究的情境,便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探究的顺利进行.再次,提出探究的问题要符合科学,如果探究的内容总是一看便知结果,这样的问题就没有探究价值可言,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要营造探究的氛围,要充当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去研究.

上一篇:提升质量 心动行动 下一篇:风趣幽默活跃课堂氛围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