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仫佬族文学转型研究

时间:2022-04-14 04:09:28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仫佬族文学转型研究

摘 要:仫佬族文学在开放的视野和文化自觉中催生了创作冲动,在观念层面发生着根本的嬗变,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转型特征。从而彰显出“现代”之“后”的少数民族文学和深运意蕴和反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仫佬族文学;转型

社会思潮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1](P765)20世纪后,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多元并存的复杂局面,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即文学艺术与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和社会政治批判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2]后现代主义首要目标是打破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即打破事物本质这种先决性的在场,解构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

文学思潮是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会影响某一时期的文学进程,也会影响社会进程的发展。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文学艺术创作也走向一个新的高度,文学创作变得灵活多样。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话语中,广西仫佬族文学既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也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

一、文本空间的拓展

20世纪50年代,以包玉堂为代表的仫佬族第一批作家产生,“结束了仫佬族文学史上长期的单一的民间口头文学的局面。”[3]新时期以来,仫佬族文学有了更新的发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审美意识的文学群体。

在仫佬族诗歌创作中,包玉堂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诗人。包玉堂出版多部诗集包括《虹》、《歌唱我的民族》、《凤凰山下百花开》、《在天河两岸》、《回音壁》、《清清的泉水》、《春歌不歇》、《红水河畔三月三》、《乡情集》等。龙殿宝出版诗集《走在秋的景深里》。诗歌《妈妈留下一把钥匙》写出了妈妈留传的智慧与自强奋斗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民族心理情愫。在《走坡素描》中,龙殿宝通过走坡风俗的细腻描绘,塑造民族的群体形象。

仫佬族小说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包玉堂的短篇小说《别脚马》是仫佬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之后有潘琦的短篇小说《不凋谢的一品红》也成为仫佬族小说的佳作。唐海涛的《猎人的孙子》在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小说《香岛》发表在《民族文学》上,后被英、法文版的《中国文学》转载。唐海涛的作品,题材开拓较广,表现形式也不拘一格。在小说创作领域还有刘冠蓝、谢和光、温远涛、罗华、银启程、汪凯、覃君志等人也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刘冠蓝的小说有《格佬洗泽》、《布鞋的遗憾》,谢和光的小说有《听壁脚》、《黎明前的幻灭》,温远涛的小说,喜欢透过历史的镜面,从人性的角度表现人身上潜藏着的善良且高贵的品质。[4]

仫佬族的散文创作涌现出了潘琦、包玉堂、龙殿宝、银建军、包晓泉、何述强等作家,其中潘琦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散文集《琴心集》和散文《幽谷中一棵玉兰》分别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2003年及2011年,潘琦先后出版了9卷本的《潘琦文集》以及18卷本的《潘琦文集》。包晓泉的散文集《青色风铃》被认为是“放在近几年中国散文的优秀者之列,是毫无愧色的”[5]。包晓泉推出了三本散文集:《京色海岸》、《水秀南方》和《树影家园》。何述强有多篇文章入选《散文选刊》,出版有散文集《隔岸灯火》、《山城为梦》和《凤兮仫佬》。

仫佬族的剧作家主要有赖锐民、常剑钧、刘冠英、刘冠蓝、杨衍瑶、任君等。赖锐民在1986年成功创作了《潘曼小传》。常剑钧的大型话剧《老街》也是一部新颖独特的佳作。仫佬剧在创作和改编的题材内容也更加丰富,有对民间传说的改编,也有对当代故事的改编,既有古代题材也有现代的题材,范围愈来愈宽广。

纵观仫佬族文学创作,虽然其作家文学发展史并不长,但却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文本空间得到拓展,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剧的创作,都蜚声全国文坛,这与仫佬族开放包容的民族性格是分不开的。仫佬族人民在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基础上,广泛吸收中原汉文化及周边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多元文化融合的仫佬文化,合力打造出仫佬族当代文学创作的强劲势头。

二、创作主体的跨界书写

在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任何地区和民族保持地域文化的纯粹性,都是一件不易的事。仫佬族作家如潘琦、龙殿宝、包玉堂、包晓泉、鬼子、常剑钧等,出生并成长于罗城,异地求学后居于南宁,从事创作。由于仫佬族世居的生活环境位于大山深处,作家们想改变生活困境,就选择创作这条路,因而仫佬族作家本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吃苦精神,走出新的创作之路。常剑钧出生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求学,后回到广西南宁,从事戏剧创作。包晓泉出生于柳州市,少年起在南宁生活。鬼子从乡下调进了县文化馆工作,求学于西北大学,迁居桂林,现定居南宁。这种现实地理空间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她们创作的精神图景。

作家的职业身份的转变是跨界书写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晓泉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历任广西民族出版社文艺室编辑、编辑室主任、副编审。龙殿宝曾任河池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河池日报社编委。鬼子曾担任《漓江》常务副主编。何述强任《南方文坛》编辑。他们有的仍在从事编辑工作,有的是曾做过编辑,往往同时在几个不同的领域都有不俗的作为和骄人的成就。何述强长期从事编辑工作。散文集《隔岸灯火》既有对人生的品读、对生命的沉思,又有对弱势群体和细微场景的关注,同时还有对历史的追怀和感悟。

跨界写作在仫佬族文学的崛起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在与全国乃至世界文坛互动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并获得了独立的审美特征。

三、消解文体边界

后现代主义的最大特征是消解主体,进而也取消了文本的思想深度,使作品平面化。互文性理论是后现代主义的文本阐释理论,最早由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提出,倡导的是广义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即任何文本都可以看成是一种互文,在一个文本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他文本。

鬼子的短篇小说《卖女孩的小火柴》是通过作家吴三得的小说构思来建构小说的。鬼子将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经由滑稽模仿改写成一个荒诞的故事制造出强烈的反讽效果,小说的写作目的就是让读者穿过虚幻的表面抵达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猴子继续捞月亮〉的审稿意见》这篇小说同样体现了几重文本的互涉关系。这篇小说首先让人想到民间故事“猴子捞月亮”,这是小说存在的原文本。整篇小说讲述的就是作家黄土路的作品《猴子继续捞月亮》正在接受《瓦城》文学杂志社编辑们的审查。这篇小说是作家鬼子从一个文学编辑的角度对审稿文本的模仿与套用。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文学叙事方式进行了解构,在叙事方式上采用解构元叙事、跨文本的叙事,在叙事语言上,灵活采用各种语言风格。作家们不再固守原有的写作立场和观念,对传统的怀疑和超越显现出一定的进步价值。

四、结语

总体来看,当代仫佬族文学在观念层面发生着根本的嬗变,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转型特征。从而彰显出“现代”之“后”的少数民族文学和深运意蕴和反响。我们虽不能断方在仫佬族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西方那一类后现代主义作品,但在文学表象的背后,不难发现作品折射出的后现代主义精神特征。在某此作家的创作观念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自觉的和有意识的学习与借鉴。在后工业社会环境这一相似的社会背景下,被激发出的后现代主思维灵感,通过文学作品使这一灵感得到具象化表达。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2]高春花.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J].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08).

[3]杨长勋.对当代仫佬族文学的总体印象[J].民族文学研究,1989,(6).

[4]李大西.仫佬族小说中的生态智慧[J].美与时代(下),2013,(1).

[5]潘琦.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广西民族文学[J].民族文学,1998,(12).

上一篇:蒙古族传统乐器四胡 下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之法实践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