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研究

时间:2022-04-14 02:07:56

北京市中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研究

校长强有力的领导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关键。理想的校长是什么样的?他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职责?校长群体现状如何?一位好校长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反复思考、不断探究的问题。国内外关于管理者胜任力理论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为校长研究拓宽了思路。

校长胜任力,是指在学校管理中,能将高绩效、表现优秀的校长与一般校长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动机以及相关的人格特质。校长胜任力模型是指校长担任这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2006 年,我们开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进行资料采集,使用编码技术进行数据整理,对北京市部分中学优秀校长和普通校长的胜任特征进行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构建北京市中学校长胜任力模型,为校长的招聘、选拔、培训、评价、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过程: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1.预研究

我们主要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进行研究。让校长对自己过去职业活动中发生的某些“行为事件”进行详尽的描述,揭示当事人的胜任因素,特别是那些潜在的个人特质。访谈过程全程录音。

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让访谈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法的练习,并初步提炼校长胜任力的要素,为校长胜任力词典的编写做准备。

2. 编写校长胜任力词典

胜任力辞典是胜任力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它是对大量优秀组和普通组访谈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的结果。我们借鉴Haygroup 公司的《基本胜任力词典》,以对校长研究文献的整理为基础,结合预研究的访谈结果,参照Spencer(1993)关于胜任力的分类,编制了包含6 类30 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5 个等级的“校长胜任力词典(初稿)”,作为编码时的参考工具(详见表1)。

上述特征群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胜任力的概念,并参考了胜任力的冰山模型理论。胜任特征因素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的,而且这些因素在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后,还要不断调整。一般来说,“校长胜任力词典”在20 个~ 25 个条目为宜。

3.正式访谈

选择正式受访者进行访谈,采集数据。优秀组受访者来自曾经荣获全国或省部级以上“优秀校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或者获得全国表彰或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北京市中学校长, 共11 人。普通组受访者来自其他已经获取校长资格证书的北京市中学校长, 共11 人。根据访谈内容适当修订初编词典。

4.整理录音

将访谈录音进行文本转录、校对,装订成文稿。

5.数据编码

(1)组织编码小组

我们成立了由心理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四人编码小组,对本研究采用的胜任力词典进行学习、讨论、修改,使其文字描述更适合于校长的特点。

(2)进行编码练习

在不知道文稿所涉及的访谈者是普通校长还是优秀校长的情况下,我们选取一个录音文本,人手一份,开始依据词典对访谈录音进行编码,记录受访者在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胜任力特征等级,在讨论中提高认识的一致性,并根据编码情况进一步修订词典。

(3)成员独立编码

再次选取一个访谈录音文稿,开始独立编码。对编码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初步的统计比较,并再次讨论,提高共识。最后形成了正式的用于编码分析的词典手册。

(4)正式编码

根据编码练习情况,选择两个编码一致性较高的成员正式编码。附件1 是我们对某个校长的文本访谈录音进行编码的一个片段。

6.数据处理

统计的基本指标主要为访谈时间、访谈文本的字数、各个胜任力特征在不同等级上出现的次数。在此基础上,统计各个胜任力特征发生的总频平均等级分数和最高等级分数。数据使用SPSS10.0进行处理。

7.建立校长胜任力模型

根据对优秀组和普通组所表现出来的胜任力特征进行分析的结果,确定差异明显的胜任力特征,形成校长胜任力模型体系。

8.验证模型

用个案访谈法和文献比较法验证模型。

二、研究结果:优秀校长与普通校长胜任特征差异显著

我们以平均等级分数为指标,比较优秀组和普通组校长在每一胜任力特征上的平均等级分数,检验其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见表(2)。

1. 优秀校长与普通校长胜任力特征差异显著

对两组胜任力平均分的总和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优秀组的平均分总和十分显著地高于普通组的平均分总和,在0.00 水平上显著。

(1) 优秀校长有14 项特征明显高于普通校长

其中优秀校长有11 项胜任力特征的平均分十分明显地高于普通校长,在.01 水平上显著差异。这11 项胜任力特征分别是:成就导向、主动性、信息寻求、使命感、分析思维、概念思维、专业素养、学习领悟、创新意识、自信心、意志力。这11 项胜任特征主要集中在成就、认知、个人效能三大类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人格特质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人在思维类型、领导风格、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它们往往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绩效卓越者的重要因素。在对校长的深入访谈过程中我们也感到,一些优秀校长的某些特质不是靠培训就能直接生成的。

此外,优秀校长有3 项胜任力特征的平均分显著高于普通校长,在.05 水平上显著差异,它们分别是:战略策划、团队领导、制度建设。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优秀校长的概念思维及思辨能力十分突出,不易将注意力或焦点放在完整地、细节性地介绍具体的事情上来。这可能是因为名校长大多对中国目前的基础教育问题有自己深刻、独特的见解,并有自己的专著和较成体系的教育思想,且经常接受媒体采访的缘故。

(2) 普通校长更注重关系建立

广泛的关系网络对于学校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非常重要。在关系建立这一特征方面,普通组要明显高于优秀组。我们分析认为,优秀校长或出于名校,或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等,他们在获取教育资源上有明显的优势,无需刻意寻求。而对于普通校长来说,与掌握较多资源的相关部门及人员搞好关系,可能就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了。

(3) 普通校长与优秀校长有一些共有的胜任特征

有15 项特征是所有校长共有的胜任力特征,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2. 建立北京市中学校长胜任力模型

我们根据访谈结果,通过对编码数据的统计处理,确定了优秀绩效校长胜任力特征以及校长共有的胜任力特征,共同组成校长胜任力模型(见表3)。

校长共有的胜任力特征是指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需要具备的基准胜任特征,又称合格胜任力。优秀校长除了具备足够的基本胜任力外,还具有区分胜任力。区分胜任力能够有效区分绩效优秀者与绩效普通者。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应包括胜任力定义、核心问题、等级水平、行为描述及行为事例。一般来说,不管是校长的合格胜任力还是区分胜任力,其核心胜任力数目都以6 ~ 10 个条目为宜。上述模型只是初步研究的结果,还需经过模型验证进行部分调整。同时,不同研究对象的模型也有较大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继承. 谁能胜任[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王铁军. 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 魏梅金. 才能评鉴法[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4] 徐建平. 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 伊兰• K •麦克( 著),吴岩,等( 译).高绩效校长的10 大特质:从优秀走向卓越[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胜任力模型:校长研究的新方法 下一篇:教师:成长的期待与发展的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