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备:为教师减负,为课堂增效

时间:2022-04-13 01:02:35

书备:为教师减负,为课堂增效

书备,即在教科书上备课。

当前,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减负不减质”这一严峻课题摆在大家面前,如何切实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是我们参详最多的话题。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战”,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内教学效益,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健康成长。本人觉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经常与周边学校进行交流,各校都在备课上花心思,勤研究,手抄备课到电子备课,电子备课又回归到手抄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到学校统一打印教案,虽然做法不一,但都是为了减轻教师负担,实现高效备课,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几圈下来,收效甚微,花费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不是在手抄上徒劳“练字”,就是统一下发的教案与自己的教学思想脱节,往往是增负不增效。近几年中,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也经历了多种备课尝试,近年提倡“书备”,本人积极响应,特别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它提高了语文备课效率,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突出了补充参考资料便捷、教材批注的可操作性,更克服了教案书写和课堂教学脱节的无效劳动之弊,在实际教学中的便捷和高效初现端倪,真正实现了为教师减负,为课堂增效的目标。

书备,备些什么内容?如何备?以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浅谈一二。

一、书备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1)在备课时,认真研读教材和辅导资料,预设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不但有准确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更要涵盖文章反映出来的人文素养要点和关键词。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诵读文本、感悟文本的过程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重点段落、重要教学环节、核心研究问题的落实与提炼要作为重点来备。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仔细推敲后批注在教本上,其实,这是教师课前自悟文本、领会教材的学习过程。老师课前的初读、精读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备课程序。这样的批注备课,其扎实性、深入性都可以很好地把握,在孩子们的前面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再去拓展各类教学资源,丰富和修订自己的教学设计,拉近备课和上课的距离。这样,即使课前没有详细地背下教案或上课流程,也能轻松地驾驭课堂,达到胸有成竹的效果,如果再有点教育机智的话,可谓是游刃有余。

(3)对作者简介、文章背景等进行拓展,全方位分析课后习题、字词。

二、书备位置:合理适宜,一目了然

书备的位置有讲究,应该遵循合理适宜、一目了然的原则。文字应放到文本空白处,或页眉,或页脚,或旁批,或段后,或在关键部分行间注解,但不能覆盖文字或插图。例如,教学目标最好写到题目上方,醒目清楚,便于课堂教学把握中心;作者简介可以写到文本第一页的最下方;段意最好写到每一层最后一段文字的后面;核心研究问题批注在课题旁边;重要教学环节可以批注到文本相应内容的左右两边;重点字词句可以在行间加注解或旁批。总之,教材的批注都应该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文本解读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画龙点睛。

一篇课文,我们一般用2~3课时完成,为了便于上课时参考方便,可以分课时进行批注,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来区分,另外字体大小要适当,书写要整齐、认真,自己能看清楚,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发挥这些批注的作用。

三、书备评价:及时反思,补充跟进

书备受到了我校广大语文老师的支持和响应。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教师们欣喜地看到了它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基本实现了“将有限的时间,化作有效的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写好课后反思、备课组集体商讨、建立检查制度、开展优秀书备案例评选活动等方面跟进评价,从备课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细致全面的跟踪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备课要求,使备课质量达到最优化。

在语文书上进行备课,改善了机械重复的抄袭教案现状,减轻了教师负担和心理压力,将其从繁重的备课工作中解放出来。只要教师掌握了书备的基本功和流程,就可以帮助其不断提高吃透教材、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教学水平,更能促使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环节、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课后反思与改进、辅导学生学业上,从而真正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

上一篇:触及心灵,感染灵魂 下一篇:不一样的数学作业 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