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抓住关键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新突破

时间:2022-04-13 11:25:59

创新思路 抓住关键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新突破

2007年,吉林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中心任务,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2007年投资完成情况

2007年,吉林省投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3.18亿元,同比增长42.8%,增速位居全国第3位。新增投资1200亿元,绝对值占全国的比重由上年的2.48%上升到2.9%,提高了0.4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6位。人均投资量达到14489.3元,进入全国前9行列。自2005年加大投入以来,3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8600亿元,相当于建国后55年的投资总量。

总体上看,投资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显著。2007年,全省上下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富民五大板块、300个重大项目为重点,集中精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为新增1200亿元投资目标的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全省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3080个,年度完成投资2259.9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7.5%。

二是工业投资支撑作用明显。产业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07年,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8.62亿元,占2.1%,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66.34亿元,占52.8%,提高了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11.95亿元,占45.1%,下降了2.4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1730.03亿元,占城镇投资总额的51.7%,其中,三大支柱和两大优势产业占15.2%,五大特色产业占9.8%。

三是自筹资金成为资金来源主体。2007年,全省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2647.61亿元,占78.7%;国内贷款245.92亿元,占7.3%;国家预算内资金95.46亿元,占2.8%;利用外资56.15亿元,占1.7%。

四是地方投资和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9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055.66亿元,增长43.8%。国有投资完成1009.51亿元,增长27.7%;非国有投资完成2337.39亿元,增长48.4%,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7%。

五是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拉动作用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有效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省GDP、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协调较快增长,投资拉动效果显著。5年间,全省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相当于再造一个吉林省。2007年,全省GDP达到5226.08亿元,同比增长16.1%,超过天津,居全国21位,比2006年前移了1位,占全国的比重由2.03%上升至2.1%。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85.8元,增长22.4%;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320.5亿元,增长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90元,分别增长15.5%和15.1%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4万人,比年初计划增加4万人。

二、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措施

2007年,吉林省投资能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关键在于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一核心,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7月23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韩长赋省长、李斌副省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府成立了以韩长赋省长任组长、各位副省长任副组长的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集中组织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一汽吉林6万辆森雅轿车、通钢600万吨钢、长春大成化工醇、锦湖轮胎、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项目建设绩效水平明显提高,对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现场办公,省领导、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开展了多次现场办公活动,协调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认真搞好重大项目调度和运行监测分析,实行了新开工项目周报、亿元以上项目月报、3000万元以上项目季报制度,及时汇总、分析、上报。

(二)集中力量发展五大板块,重点推进300个重大项目建设

2007年,全省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81个,总投资6200亿元。其中,工业、农业、服务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2180项,投资5791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总投资的91.2%和93.3%。通过归纳提升为五大板块,即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富民板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300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和关键抓手。省发改委直接调度,制定下达了滚动实施计划,落实责任目标和责任人;省、市、县三级共同推动,全程跟踪,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对推动全省项目建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抓好融资工作

继续积极争取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目前已到位36.15亿元。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670亿元融资合作协议,加快项目推荐和评审工作,开行资金到位217.6亿元。重点推进吉林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省交通投资公司、省水务集团等4个融资平台增信建设。积极参与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各项工作,参加省政府组织的赴京、津、鲁大型经贸交流活动,组织一批重大项目进行推介。

(四)做好项目规范工作

通过采取集中完善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加强发改、土地、环保、建设等部门联动,强化检查,定期调度,形成了有效的新开工项目监管机制,取得了明显实效。2007年,全省集中审批完善项目1530个。其中,市县集中审批完善1136个,省里集中审批完善394个,确保全省项目合规建设。国家在2007年新开工项目检查中,对吉林省新开工项目建设及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2008年全省投资的思路与重点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之年。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吉林省发展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突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中心任务,加快推动总量扩张和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5500亿元,增长37.4%,新增投资1500亿元。

(一)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切实加强投资管理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2007]64号)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八项必要条件”,进一步调整优化项目投资结构,积极做好5000万元以上拟建项目管理和定期上报工作。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继续实行项目集中审批制度,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确保项目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顺利开工建设。坚决不上违规项目,不上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保持全省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继续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重点抓好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富民等五大板块和政府主导的300个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百亿斤新增商品粮工程、200万辆汽车产量工程、百万吨化工醇工程、千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千万吨钢工程、千万千瓦新增发电装机工程、千万吨油气当量产能工程、千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千公里铁路新建、改扩建工程、“一主四辅”机场等重大工程。

(三)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按照建设项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加强协调、组织和推动,确保完成年度进度目标。继续组织开展现场办公,加强项目跟踪和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继续实行省市两级集中推进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力争更多项目提前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及早发挥效益,提高绩效水平和带动作用。

(四)着力解决资金瓶颈制约问题

继续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积极协调争取中直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继续鼓励支持和动员民间资本投入,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5%以上;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快执行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670亿元融资合作协议;加快融资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省交通投资公司、省水务集团四大融资平台建设,今年争取融资14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办好第四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加大境外招商力度,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以发达地区为主大力开展国内招商,全年引进省外资金增长40%。

(五)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建设32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50个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立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平台。组织实施高效太阳能光伏转化电池技术、发光照明与节能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光电显示器件、工业生物等项目。支持一汽等重点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六)加快建设新型产业基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建设十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谋划、实施好工业结构升级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核心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轨道客车、石油机械、采煤掘进设备和风力发电装置等项目。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开工建设500个项目。推进中俄、中韩、中日等国际产业合作区以及上海、广东、北京、香港等省(区)际工业园区建设。

(七)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抓好节能工程示范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做好电力机组“上大压小”工作,淘汰4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试点。加大松花江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开工建设东丰、乾安、通榆、大安、九台、辉南、农安等11个污水处理厂,续建敦化、长春市南部、磐石、长白山池北区、松原、桦甸等12个污水处理厂,其中8个建成投产。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推动服务业跨越

继续推进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实施68所乡镇卫生院改造。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和广电事业,继续推进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建设,长春科技文化综合中心综合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主体封闭,建设32个乡镇文化站,完成50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实施空港、陆港保税物流园区和汽车零部件国际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旅游百项工程。

(本文作者为吉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

上一篇:农产品高位运行不会引发全面通胀 下一篇:开展多语教学 讲授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