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量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

时间:2022-04-13 08:13:35

浅析物理量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

摘要: 解答有关运动学的问题,一般是选用适当的公式或推论解题。如果题目涉及不同的运动过程,则重点要寻找各段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如果能够理清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理清运动学的三个物理量的依存和制约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

关键词: 运动学 物理量 规律

运动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是位移s、速度v和加速度a,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这三个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位移s、速度v和加速度a在某一个量取特定值时,另一量恰好取极值,这一量的特定值又给求另一量的极值提供了条件。分析理清三个量的依存和制约关系,准确识别极值条件,正确求出极值,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洞察力,训练思维变通能力。下面笔者就以具体问题来进行说明。

1.在速度取特定值时位移有极大值

例1.一列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v=36m/s的速度运动,当火车刹车后以a=4m/s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求10s内火车前进的位移是多少?

错误解答:本题如果不假思索就按s=v t- at 进行求解,则有:

s=36×10- ×4×10 =160(m)。

这个解答是错误的,原因是刹车后火车没有向前运动10s钟就已经停下了。所以,这里速度为零,即v =0,是速度的特定值,在速度为零时,火车就停下来了,位移达到最大值。

正确解答:根据题意有:v =v -at,s=v t- at 。

代入数值有:0=36-4t,求得t=9s。

代入后面的方程有:s=36×9- ×4×9 =162(m)。

这道题是在时间上设下“陷阱”,速度取特定值(零)是识破“陷阱”的关键。

2.在速度取特定值时加速度有极大值

例2.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带电量为q的小球,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摩擦系数为μ的斜面上自由滑下,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向外,求小球在斜面上的最大加速度?

解析:小球滑动后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如图1所示。沿斜

面方向的加速度为:a= ,

又有N+qvB=mgcosθ,

得到:a= 。

从该式可见,当速度v增加时,加速度a也增加。

当v= 时,a=gsinθ。以后小球将离开斜面。

可见N=0,v= 是加速度a取极大值的条件,

加速度的极大值为:a=gsinθ。

3.在加速度取特定值时速度有极大值

例3.一宽度为L的足够长的“U”形金属框架,竖直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如图2所示。整个装置除固定电阻外,其它部分的电阻不计。当质量为m的均匀导体棒ef与框架良好接触没有摩擦地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其最大速度为多少?

解析:导体棒在下落开始时只受地重力作用,但当它有了速度后,框架和棒组成的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由右手定则可知,棒中的电流方向是由e到f,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则导体棒此时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了。根据牛顿定律有:

mg-BIL=ma,得到:a= (1)

由电磁感应定律有:E=BvL,

则感应电流为:I= (2)

从上面两式可见,随棒的下落速度的增大,感应电流增大,而感应电流增大则加速度减小。在加速度a=0时,速度v不再增大。所以这个问题是以在加速度a=0的特定值,来求得速度的最大值。由上面的式子解得:v = 。

这个问题如果变化,如果金属框架与水平面有一个夹角,或磁场的方向与水平面有一个夹角,无论条件如何,加速度a=0时,速度v为最大的条件是不会变的。即所谓“抓住不变,可应万变”。

4.加速度和速度互求极值的条件

例4.质量为m带正电荷电量为q的小环,沿着穿过它的竖直足够长的绝缘杆下落,环与杆间的摩擦因数为μ,整个装置处在如图3所示的电磁场中。求小环下落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

解析:小环只要开始下落后就要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mg、电场力qE、洛仑兹力qvB和摩擦力f,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f=ma?摇?摇f=μ(qE-qvB)

则有:a=

由于有加速度a,速度v会增加,速度v增加,加速度a也增加,小环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运动。当qE-qvB=0,即v= 时,加速度a有极大值,a =g。v再增大,qE-qvB<0,N的方向改变,f的方向不变,此时加速度a= ,只要有加速度a存在,速度v就增大,而在这种情况下,v增大a减小,小环作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加速运动,当a=0时,速度v不再增大,取极大值。

由mg-μ(qE-qvB)=0得到:v = 。

从这个例题看到,加速度a和速度v互为极值条件,揭示了a、v之间联系的丰富内涵和复杂的制约关系。揭表透里,抓住精髓,能够锻炼思维的判断性。

从前面几例中可以看到一些特殊条件的因果关系,判断在什么情况下某量的特殊值怎样成为另一量取极值的因,执因导果,领略新意,就能够磨练洞察力,学会变通思维,锻炼创造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中学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