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4-13 06:23:44

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高职院校中,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精神、建立良好的文明形象,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规范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笔者就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建设;校园文化;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主要是以校园作为其发展空间,同时以课外活动作为其主要内容,将校园精神作为其主要特征,在教学活动以及教育过程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文化、物质文化以及校园精神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谓校园精神建设主要是指学校自身具有的个性特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以及教育活动中所形成一种趋同性群体精神追求、心理特征和行为规范,也被人们称为学校校风。而校园管理文化则是指学校各种经常化和规范化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社团组织等机构的章程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学校管理内在要求,校园管理文化反映了校园精神,对于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与规范作用。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生活、科研以及教育所面对的环境与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一种物态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发展。

在高职院校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和和谐性对于学生的情绪能够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和设施投入,组织全院校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健康、生动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中充满积极、愉悦的情感,从而为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学生交往需求以及归属需求等,能够感染、引领、熏陶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以及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个文化依托。每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均会形成具有自身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以及精神环境,这些在无形之中对于学生而言,都可算得上是一种非强制规范。学生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时,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行为准则、发展目标以及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就会产生一种义务感与认同感,并自觉地按照这些规范来评判错和对以及是与非,并且将这些标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促使其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与锻炼。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影响,使其在心理品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和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此外,校园文化的建设便于学生个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信心以及独立性等,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面对所遇到的挫折以及困难,同时还能使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够学会合作与协调,培养其顽强意志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旦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或因此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就无从下手,以至于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调查,在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叫康教育课程90%以上是以公共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开设,因此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就变成了为修学分进行的学习,使得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引导没有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在一些学校中,由于选修的科目较多,许多学生就会失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机会。

(三)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

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对行李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因此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大部分院校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医学治疗的手段,不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整体的确立,只针对一小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在咨询或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教化特点较明显。采用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还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于心理辅导的信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主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是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出现后才对其进行开导,忽略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对问题的解决不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缺乏专业素质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时,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对教育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师资队伍存在明显的不足,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的教师甚至是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因此很难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四、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一)不断优化其校园文化环境,树立一种良好的校风

在高职院校校园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该树立一个优良的校风,构建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与融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娱乐学生的身心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操等。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将其高等教育的目标作为其指导,营造一个和谐校园,构建一个民主、开放、科学和人文的育人环境,调试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精神文化的渗透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科教学作为教育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契机找出来,注重教学的最佳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减少学科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

2.教师的示范性。第一,在开展活动中,教师可利用自己良好人格特征的展示,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效仿榜样。第二,构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一种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宽容学生和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通过这种平等和民主交往以及融洽真诚师生关系,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3.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不管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发现和去观察,让学生自己动手,以此培养其研究、观察以及思考等能力。同时在各项活动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课余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1.课余活动的目标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以及整体性,在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其过程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其行为目标以及情义目标,将价值观、情感态度和竞技过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全人格。

2.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其建设方法以及手段必须要应用得当,确保其采用的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创造性、开放的活动模式,改变原本程序化、机械以及沉闷,缺乏乐趣与生气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以及自主活动中,勇于表现自己,交流其体验和情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张扬,解放其思想。

五、结束语

综合上述,在高校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这种健康心理渗透到每一位同学中去,由此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文成,成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陶勇.中职生人格培养新视点——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J].卫生职业教育,2012(5).

[3]彭旭丹,李婧,张艳琼等.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知识经济,2010(10).

[4]周子春.思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J].教育艺术,2012(4).

[5]农保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

作者简介:黄必超(1972—),男,壮族,广西崇左人,副教授,现供职于广西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上一篇:人力资源强市路径思考 下一篇:“两型社会”视角下中部地区三大城市圈(群)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