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个性化创作的情感诠释

时间:2022-04-13 04:17:41

雕塑艺术个性化创作的情感诠释

摘要: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雕塑艺术就是整个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远古时期先民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雕塑艺术也作为祭祀信仰、表达自身情感的体现方式或表达形式而得以发展至今。它在不同时代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演绎。各时期的雕塑作品都能展现出大自然在它们身上的痕迹,展示出人赋予作品的情感,艺术作品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契合。

关键词:雕塑;个性创作;情感;诠释;艺术作品;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30-05文献标识码:A

Emo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Distinctive Sculpture Creation

HU Yi

雕塑的个性化创作过程是对艺术家体力与技艺的考验过程,更是个人性格、思维和精神品质注入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说,身处客观世界中的雕塑艺术家,是否对客观世界的种种信息进行了理解,并在理解过后能否升华成一件耐得住推敲的艺术作品。一名艺术家,如果对自身所处的客观世界和自身缺乏认知和理解,那么,他的观念是无力的,理论也是孱弱的,在艺术上的造诣注定不高,其艺术作品也不可能经得起推敲。雕塑作品个性化创作是从“心理雏形”到“物化”的过程,雕塑艺术家一定要获得技艺与情感双修,才能够有所成就。因为艺术作品中承载着艺术家对于理想与现实、文化与艺术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是一代人向往追求的体现。雕塑家真正要做到的是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情感,一件艺术作品“出炉”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如何打动观者,作品首先要打动雕塑家自己并且表现自己的情感。此文将从个人艺术感知及情感与内心意识映射于作品的创作等方面来诠释雕塑艺术个性与艺术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情感在雕塑创作中的发挥与表现。

一、个性情感在雕塑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雕塑是占有三度空间的艺术,它可以通过自身的造型再现生活,表达作者的个性理念。直观和客观的存在,给人以视觉美感的同时,更给人一种直接的触摸感和真实感。情感分为直接情感与间接情感,艺术家在进行雕塑创作时就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同时还要考虑观赏者情感的再现。雕塑引感是因人而异的,人的个性心理是基于共性心理的发生而产生的,不同的人对于相同雕塑的体验和感觉是不同的,由于人们知识层次、审美标准、生活习惯的不同,衡量标准和态度也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个雕塑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情感反应,这是雕塑留给人们的直接感情,也是理智情感和美感的体现;由于雕塑在创作过程中又有其特殊的含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解释,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这是雕塑带给人们的间接情感的反映,即道德情感的再现。

由此,就出现了不同的个性情感与个性化特征。这些倾向都是人类表达自我、关注自身的表现,雕塑艺术家亦是如此。

雕塑作品承载着雕塑家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和情绪,表达出雕塑作品的灵魂,是创作者的思想、观念、感情的再现。启迪欣赏者感受熏陶,进入雕塑艺术创造的审美境界。创造出情与景、意与境的融合,又能传递出雕塑家对自然、对生活的体验和看法。雕塑家在艺术形式本身挖掘了雕塑艺术的表现价值,扩大和加强雕塑艺术语言、表现领域。看到真诚的雕塑家面对自然执着投入的精神,平和的艺术气质,使之产生与人们思想情感共鸣的节奏与力度。

例如,王克平在1979年的星星画展上的木雕作品就充满了个性情感,作品《沉默》(图1、图2),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嘴用圆木堵上和《大嘴》形成强烈对比。这种情感表达不需要用多少语言来阐述,便足以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一个学戏剧创作的人,受法国“荒诞派戏剧”影响凸显狂放,颠覆传统审美的木雕作品这本身就是延续了个性观念艺术精神的存在。这些作品是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足以体现那个时代人的思想、感情,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雕塑作品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着。

图1王克平《沉默》图2王克平《大嘴》

二、雕塑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雕塑艺术不是抄袭生活,而是解释表达生活,并诠释雕塑家的生活态度。雕塑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之一,或间接或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的存在,而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意识的具象化呈现,是艺术家主观反映社会的结果。包括生活经验、经历、个人性格,生活环境也同样影响雕塑艺术家选择的形式。

例如,北京奥运会焰火总设计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晚会焰火表演总策划师,泉州籍火药艺术家蔡国强近年来闻名全球。他生长在福建泉州,家乡放鞭炮的习俗和金门炮战的经历使他专注于火药形式。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积淀,加上泉州多个画派交融发展形成的艺术氛围,给了他很多灵感,他把火药和焰火作为艺术载体,用短暂的瞬间把握永恒的感受。蔡国强表示,自己期望透过短暂的瞬间去寻求、捕捉永恒。生活的积淀不断的学习、“温故而知新”是保持旺盛创作灵感的重要原因。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在这方面,许多优秀艺术家的雕塑作品都体现出艺术的真实性和创造性,使雕塑家的个性和风格得以完美地展现。

如今雕塑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表达和环境改造的重要艺术方式,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漫步于都市,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家庭私有空间,都有大量内容各异、形态千万雕塑作品的运用。尤其是发达的大城市,如大连、青岛。人们漫步在滨海路边、中心广场、公园、街道和居民小区,到处都可看到浪漫的、写实的、现代的、抽象的、诙谐的、仿古的,造型各异充满艺术情调的雕塑作品,它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点缀着城市的美景,令人留恋和感动。400多件雕塑改变了城市的环境、抒发了情感、增进了交流、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起到了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它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是其他艺术门类所不能替代的,雕塑作品是与人民大众接触更直接,交流更广泛的艺术形式。一件成功的雕塑作品象征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的繁荣,更加体现人们的综合素质和人们的生活态度。个性情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雕塑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客观美的刺激物被审美主体接受的情感表达。

例如,不锈钢喷漆雕塑《鱼贯而入》如同群鱼在风浪中前赴后继、奔腾跳跃,有一种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反映出大连这座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大浪潮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大连百年历史的《百年城雕》形似一本翻开的大书平铺在海岸边,青铜浮雕一千双大连各界人士足迹上由北向南信步而行,与同城雕主体相接后,又伸向两个孩童组成的雕塑前,孩童面向宽阔无边的大海,手指无际蔚蓝的大海,寓示着大连人走向辉煌的明天。这组抽象而富有韵律感的造型,在大海蓝天的映衬下,令人遐思无限,这些雕塑作品以其真实和艺术的力量深深打动了无数的市民和游客,雕塑作品折射出这座城市的精神与品位、城市的追求与文明。

由此可见,再现性艺术和观念性艺术是雕塑创作的两种主要形式,再现性艺术强调描绘现实世界,有具体形象可供艺术家通过写实的、逼真的艺术形象表达内心情感;观念性艺术取材于客观现实,结合艺术家的生活环境及情感经历,运用艺术家认为最可以传达个人观念的材料或空间等表达主观精神,以求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但是无论再现还是观念,如若没有了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艺术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感悟。

三、雕塑创作中的“自我个性表现”

个性化语言及个性化特征在雕塑创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传统雕塑的气韵、形神是在长期实践的磨砺中创造出来的,它需要聪明才智,更需要一种自我个性表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八零后的青年受到欧美卡通的影响,对其形象与造型方式非常感兴趣,更加注重作品个性化语言及个性化特征在创作时起到的作用;使得在雕塑创作中意识到只有至始至终忠于自己的情感才是关键,自我个性情感决定了艺术家的目光停留在什么事物上、决定什么媒介在艺术家潜意识里是温暖的,是可以承载艺术家观念的。而在空间感方面,从最初的语言虚实关系对比认知逐渐领悟到视觉的重量感并在表现年轻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叛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的谦恭和内省,并试图在作品中传达出这种理念。

图3《童梦•孩子王》是以壮族先民的氏族图腾青蛙为基点,人们认为青蛙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神灵物,能给人传递风雨的信息,青蛙被认为与人一样具有意识、意志、愿望和。在创作中借助尊为最勇敢善战的一位英雄,并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表现。

图3胡毅《童梦•孩子王》50cm×45cm×50cm

图4、图5《大风•马首》、《大风•残马》着眼从最初的空间疏密变化逐渐放宽。作为艺术家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勤于探索的双眼,还要有敏锐感知的内心,更要有一双勤劳而灵巧的双手,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艺术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展现于观者面前。无论艺术家所用材料是金属、木、石或树脂等各种材料,在雕塑制作上都要体现出作品内容和材质的美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古希腊雕像维纳斯不仅能给我们肌肤以温暖,而且还能给人以真实的生命感。雕塑就是要在形体物化之中来体会一种生命、情绪、情感,甚至一种思想。

图4胡毅《大风•马首》 铁图5胡毅《大风•残马》 铁

50cm×65cm×76cm115cm×90cm×120cm

图6《英雄•美猴王争夺战》是在孩童时代所看到的卡通《西游记》里其中一回真假美猴王里得到的灵感。孙悟空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可谓是盖世英雄,猴子却被紧箍咒所压制,但为何在释迦摩尼面前,孙悟空却与六耳猕猴斗得不可开交,他们在争谁是真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谁是那个盖世英雄,谁头上的紧箍咒是真的。诅咒,是一个无法跨域的存在,作品“借用”金箍棒、紧箍咒及猴子的“争抢”来完成了一件雕塑,用卡通式的金箍棒、紧箍咒及猴子来完成“滑稽”的那一部分,用猴子们爬在金箍棒“争抢”顶端的紧箍咒来完成那个问句。

图7《童梦•施无畏印》表达的是对藏传佛教的特殊情感体验,同时能使观者体会到其魅力与神秘感,密宗的手印从佛像中剥离出来,并且放大了手印的尺寸,在作品中“借用”手印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并用多种材料与现成品塑造成的一艘“船”将之贯穿。强化了藏传佛教魅力和对艺术理解与思考这两者的融合,最大的能力使得作品具备一定力度的同时,更能够将自身个性的理解与思考传达出来。创作中“植入”与“借用”的具体运用与情感、观念的传递。这种心灵的收获,精神的充电,仿佛都扩充了生命的容量,感到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只有不断寻找到契合自己的兴奋点,才觉得充实和自信。

图6胡毅图7胡毅

《英雄•美猴王争夺战》《童梦•施无畏印》

65cm×65cm×200cm217cm×90cm×20cm

雕塑艺术在生活中是非常需要的,最终得到自己的雕塑艺术创作方法,生命的自由体验应该成为雕塑艺术创作的精神旨向,艺术家要体验和把握时代的脉搏,将自己的艺术生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使自身艺术个性得以充分表现。

综上所述,一切雕塑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雕塑艺术创作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具体展现,是自然、历史、哲学和想象的窗口。人类从事任何劳动都离不开情感因素,感情是艺术的生命,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动因就不可能有美的艺术追求。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状态,还改变着我们的观念。艺术家要关注当今艺术的发展,不断充实扩展雕塑的语言和思想内涵,认知当代文化和艺术紧密联系,才能逐步形成具有当代意识和个性风格的优秀作品。“风格”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个人气质和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的追求。只要用真诚与爱去感应自然,感受生活,不断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就会激发出心灵上的感悟及创作热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论兽面纹与饕餮纹的艺术特点 下一篇:南朝萧墓石刻艺术与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