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年级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时间:2022-04-13 03:09:20

浅析低年级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低年级数学老师每每谈到让学生自学这一问题时总是觉得无从下手,更不用谈小组合作学习了,所以低年级的数学课往往都是教师的满堂灌。记得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应该是属于所有的人,我们必须将数学教给所有的人”。新课标也说: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将数学课堂还给低年级的学生,如何在低年级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心里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教材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人们常说“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没有这种想法时,我从来没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有了这一想法后,我开始尝试着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备课时努力从教学内容中寻找开展合作学习的契机。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我就从完成一个任务入手,将一些动手操作题、思考题、多种解法的题、探索规律的学习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尽量将任务细化到每个人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说,切不可为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

二、科学地组织,达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在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在人数安排上。低年级学生以三人为一组最好。这样安排的根据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表明,三人一组是最稳定的合作关系;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范围小、注意时间短,人数多的话学生往往不能全程参与;小组人数多每个人都发言,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三人一组花费的时间不长,不会出现完不成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现象。

二是在发言顺序上。发言的顺序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来决定。我通常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放在第一发言人的位置,中等生为第二发言人,学习能力较好的为第三发言人。要求每位组员都要按照发言顺序进行发言,如果一号发言人无法发言时,二号和三号接着发言后,再由一号发言人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再发言。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性格外向愿意说的学生可以带动讨论的氛围;学习能力强的从帮助同伴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中等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起到知识的过渡作用,既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又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伴;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伴的带动下学习,也会有所收获。

三、把发言权交给学生,把握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如何让学生的想法从隐性的思维过程变成显性的语言表达呢?我们首先要充分地放权,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的困难是什么,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路径是什么,他们的学习现状等。其次,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在课堂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低年级学生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很难把话讲清楚。有时我们忍不住想替他们解释,其实学生之间的语言他们可以相互理解。所谓的“兵教兵”的效果有时比我们教得好,就是这个道理。他们的语言可能没有我们说的严谨,但他们的方法才是让其他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局限于此,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说明,但不用反复强调。如在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时,老师让学生比较304和340中0的读法,有一个学生这样说:“0在中间要读,0在最后不要读。”这句话概括得很准确,学生也都听懂了,但作为老师应该明白,如果是小数这样读就不对了,我们可以这样评价这位学生的发言“你发现了关于零的读数规律,的确是这样的,在整数范围内0在中间要读,0在最后不要读”,这样说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发言,也让我们的数学语言更加科学。总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对错的判断,还要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以便其他学生也能获得这种学习方法,最后还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你想不到的生成资源,这需要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和灵活的教学机智来应对。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特征及注意问题 下一篇:认识自己到底“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