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状况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4-12 11:26:5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状况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将本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8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常规膳食,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两组均以3周为一疗程。

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

结论:营养供给能够促进疾病的转归,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况预后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2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COPD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为0.6%-4.5%之间[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摄入不足及静息能量消耗(BEE)较高,往往并存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这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肺部感染加重,急性发作,导致呼吸衰竭。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笔者为了探讨营养支持对COP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对80例COP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80例COPD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5±6.8)岁,病程5-12年,平均(6±1.6)年。病种:慢性支气管46例,支气管哮喘24例,肺结核1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004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正式颁布了新的“COPD诊断和治疗指南”,过去7天内未合并下呼吸道感染。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对照组采用自由膳食。

观察组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具体为:根据患者的体重、BMI、年龄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每日热量按30~35kcal/kg计算,碳水化合物不超过50%,脂肪25%~35%,蛋白质15%-25%,氮热比为1∶120,供氮量0.2-0.25g/kg,基本配方给予整蛋白型EN安素(雅培制药公司),每100g安素约含热量452kcal、脂肪15.9g、蛋白质15.9g、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把安素加入到50-60℃温水中稀释成液体,口服温度37℃左右,不能口服的患者用EN泵经鼻胃管均匀摄入。

两组均以3周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指标。肺功能: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使用美国Vmax 6200型肺功能测定仪作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使用美国T―STAT型携带式手持血气分析仪监测PaO2:和PaCO2。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内比较及治疗前后的比较用T检验。

上一篇: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 下一篇: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