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偶发事件

时间:2022-04-12 08:25:55

内容摘要: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然意外发生的一种特殊事件。在班级管理中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由于事出偶然,没有事先的思想准备,也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处理的对策,因而偶发事件往往都是一些棘手的事件。正确处理偶发事件,对于协调、控制学生个体和群体进行有效教育,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班级管理;偶发事件;慎重处理;因人而异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然意外发生的一种特殊事件。在班级管理中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由于事出偶然,没有事先的思想准备,也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处理的对策,因而偶发事件往往都是一些棘手的事件。正确处理偶发事件,对于协调、控制学生个体和群体进行有效教育,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偶发事件处理得好,可以迅速有效的平息事端,化干戈为玉帛,变坏事为好事,能有效的提高教师威信,增进师生情感。反之,则会导致师生矛盾,甚至损害教师形象,伤害学生身心。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正确处理班级中的偶发事件呢?

(一)要深入调查研究、区分性质、慎重处理。

偶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班主任对事发原因、发展过程往往心中无数。深入调查研究,对偶发事件全过程有个基本的了解和分析,弄清事件的性质,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在班级工作中有些偶发事件表现形式相似,但起因不同,性质有所区别。如学生打架,有的属于一般纠纷,有的属于团伙斗殴,有的是以强凌弱,有的是打抱不平,有的是反抗还击等等,事发原因比较复杂。这就要求班主任深人细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剖析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了解当事者的思想动机,抓住症结,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区别情况,慎重处理,才能妥善地解决问题。

(二)要因人而异,讲究分寸,恰到好处

因人而异是指处理偶发事件既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在教育具体要求及方法上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处境,讲究分寸,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教育。

杭州市艮山中学发生这样一件事:在一次班会上,刘老师正向全体同学讲话,教室里静悄悄的。当他讲到关键处,突然“骨碌碌”地一粒“子弹”(石子)直冲讲台飞来,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非常气愤,正要发作,可是一看,出乎意料的是,射出这粒“子弹”的是平时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吴某。老师头脑里闪出一个念头;吴举动反常必有缘故。由此只说请他课后到办公室来一下,班会继续进行。课后吴某来到办公室就哭了。经过家庭访问,终于发现是个大误会。几天前开家长会,吴某妈妈拿着一封准备寄出的信,吴某看到以为是家长给老师的告状信。之后,又处处怀疑老师对他有偏见,才产生这样的对立情绪,以致在班会上故意捣乱,想扫扫老师的威信。刘老师找到缘由后,为了解除误会,启发吴某分析班会课上违反纪律的性质和后果,并进行了善意批评,继后又多次深入吴某家,说服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促使吴某家庭发生很大变化。吴某悔悟之后专门找班主任检了那天发射“子弹”的错误。一场小风波真正平息下来了。倘若班主任对吴某在班会上发生的事采取另一种方式,其后果恐怕是不堪设想的。

(三)要运用教育机智,讲究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班主任在偶发事件中的处理过程中,应表现出非凡的教育艺术,即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独特结合。

1.逆反心理调节法

马克?吐温说:“亚当并不是因为喜欢禁果才去偷吃的,而是因为被禁止才去偷吃的。”北京密云二中的一个班级,在一天早上出现了七个光头,也不是学生认为光头美才剃的,而是冲校规“男生不理长发怪发”及教育局有近五十人来校视导采取的统一行动。教室里乱成一锅粥。贺老师没有对此简单地斥责,而是说:“同学们,这件事,老师认为只能说明两个字,我们班同学‘心齐’!”(光头者热烈鼓掌,其他同学也鼓起了掌)。接着贺老师讲述了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剃光头,这是一部分人的生活需要。又引导说,剃光头不违校规。但我们九十年代的中学生本应朝气蓬勃,仪表堂堂,剃光头不美。而且三人以上结伴行动是消极抵抗校规,要批评。为了让同学表现心理充分暴露,贺老师还提出要与剃光头的人合影(全班长时间热烈鼓掌)。

青少年存在逆反心理,我们要求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时,必须讲清理由,使他们相应采取正确的行动。或者是灵活运用这种心理倾向,使当事者来个180度的大转变,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上例贺老师就是采取了后一种办法。

2.感情触动法

有位年轻的女班主任,面对出了事犯错误的“调皮大王”,先把他叫到宿舍,让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水。没有说一句训斥学生的话,却眼泪汪汪地说道:“对不起你,在你犯错误以后,我竟然不能说服你,致使你又出了事。更对不起你那含辛茹苦、在责任田挥汗锄地的母亲。”接着又问那位后进生:“你能原谅我吗?”从没有落过泪的“调皮大王”此时竟抽泣起来。从此他一反常态,改邪归正了。

教师以满腔热情温暖对方,一定能感染对方的心灵,使其在没有任何预防时,就能畅所欲言地向你倾诉一切。

3.幽默风趣法

大量事实证明,幽默风趣的教育艺术会收到比呆板、枯燥、单调毫无特色的说教好得多的效果。偶发事件处理中,应用幽默、寓庄于谐,必然会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理智的启迪,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情感沟通,转变思想。

一个班发生过这样的事:班上需要面粉打浆糊。要求每人带点面粉。有人喊道:“我家揭不开锅了。”教室里哄堂大笑之后一片宁静,等着挨训吧!班主任对那个学生说;“放学后你不要回家——”大家紧张地等待下文,教师却微笑着说:“反正你家揭不开锅了,到我家去吃饭,饿坏了你,我们可心疼呀!”听这话大家如释重一负,欢笑起来。笑声是对班主任宽宏大量的赞美,也是对他成功运用幽默教育艺术的肯定。无怪老舍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

4.教师自责法

苏联有位杰出的

数学教师伊凡,每当他发现生做题出差错时,总会说:“这怪我没有讲清楚,所以叫你才湖涂。”接着再讲一遍,让学生听懂弄明白。 教师对学生困境深表同情,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老师大胆说出自己的缺点和历程,无疑道出了他内心的真诚,会使学生把他看成是一个可信的人,遂使师生的心灵由此而沟通,教育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四)要探究规律、防患于未然

虽然偶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冲击性等特点,但是人们对偶发事件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偶发事件的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的关键,在于班主任善于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寻求规律。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偶然性本身总是服从于内部隐藏的规律的。全部问题就在于发现这种规律。”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注意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偶发事件的规律认真探索研究,就能对偶发事件处理得机智、正确、得心应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防止偶发事件的发生和恶化,把偶发事件及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将班级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在处理偶发事件的过程中,要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偶发事件处理好。

参考文献

①潘桂珍:《一粒“子弹”飞来之后》摘自《班主任工作一百例》

②王玉华:《批评的艺术》摘自《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艺术》

③邵天珠:《班主任语言风格断想》摘自《班主任》

④齐学红:《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上一篇:给学生一片蓝天 让学生放飞思想——浅谈作文教... 下一篇:浅谈 CAI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