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

时间:2022-04-12 06:02:29

浅谈如何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

[摘 要]教学中,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思维定式,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思维定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把“双刃剑”,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教师应消除学生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定式 思维能力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50

思维定式又称学习定式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定式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它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干扰。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思维定式的形成规律,实施若干策略避免或减轻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帮助学生发展、强化积极的思维定式。

一、确立积极的思维定式,尊重学生的思维原点

一个人完整的思维包括定式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积极的定式思维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与前提。思维定式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意识到思维定式这一现象的存在,肯定定式思维的地位,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原点;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关数学知识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避免消极的思维定式,及时确立积极的思维定式,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基。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角的认识”时,我首先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生活角”,对角的认识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角就是物体尖尖的一部分,但“数学角”则是从一个顶点画两条射线形成的平面图形,两者概念显然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定式,直接进入概念教学,则会使学生混淆概念,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角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基于学生的思维定式,我教学前先做了如下的设计。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角吗?谁给老师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生活角”)

师:生活里的角的确是这样的。可是数学里的角不是这样的,你们想学吗?

几句简单的交流,既肯定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明确了新知识的学习方向,避免了学生的思维定式对学习活动的干扰,使得学生的生活、数学学习经验得到了并轨发展。

二、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式,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当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遇到新的数学问题与原有的思维定式相悖时,思维定式阻碍了自身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消除思维定式的负面效应,切实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帮助学生优化自身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毕业复习中,学生解决如下问题。

如右图,正方形的面积为a2,圆的面积是_______。

这道题涉及圆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学生在三、五年级时分别学过,但是学生的答题情况不容乐观。我仔细分析学生的错误情况,发现原因有两种:一是学生解题定式。学生习惯已知边长求正方形面积,已知半径求圆面积,反之则不能求解;二是理解定式。只能理解单个图形,却不能理解组合图形。两种定式,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圆和正方形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三、形成积极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

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定式具体表现在面对新的学习问题时,会和已学过的知识或已解决的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的联系,去识别、理解意义不明、特征不清、条件隐蔽的对象,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准备。笔者认为,无论是情感态度、活动经验还是已有知识的准备,只要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就是积极的思维定式。

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照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所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联系性、深入性和层次性。学生在某阶段的学习活动经验、解题方法、数学思想往往对后阶段的学习有指导和铺垫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正迁移现象,及时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强化训练,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

例如,小学阶段一、二年级安排了整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五年级安排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整数的加减法计算是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强化计算方法(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深化计算原理(满十进一、退一作十),努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定式的形成,为后续的小数计算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在小数计算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定式,在思维源头帮助学生确立、形成积极的思维定式,同时消除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编 钟伟芳)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下一篇:汽车专业“质量管理”项目化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