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楚竹书丛考

时间:2022-04-12 05:55:06

[关键词]战国;楚竹书;《柬大王泊旱》;《曹沫之陈》;《鬼神之明》

[摘要]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柬大王泊旱》全文共23简,可编联成册,内容记载楚王因旱灾而向鬼神祈祷之事。楚竹书《曹沫之陈》存简60余枚,残损严重,可编联成几个片段,内容记载楚王与曹沫有关政治军事的讨论。楚竹书《鬼神之明》共5简,可编联成册,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意识曾见于《史记・伯夷叔齐列传》。、楚竹书《柬大王泊旱》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柬大王泊旱》共廿三简,保存完整。现将竹书重新编排,录文如下:

柬大王泊旱,命龟尹罗贞于大夏,王自临卜。王向日而立,王沧至 [简1]带。龟尹知王之庶于日而病疥,仪愈夭。厘尹知王之病乘,龟尹速卜 [简2]大夏,如表,将祭之,厘尹许诺。密而卜之表。厘尹致命于君王,既密 [简4]而卜之表。王曰:“如表,速祭之,吾燥鼠病。”厘尹答曰:“楚邦有常古, [简5]为楚邦之鬼神主,不敢以君王之身,变乱鬼神之常古。夫上帝鬼神高明, [简6]安敢杀祭?以君王之身,杀祭未当有。”王内。以告焉:“君与陵尹、子高享。为 [简7]城于虚中者,无有名山名溪。欲祭于楚邦者乎,当密而卜之于 [简3]高山深溪。”王以问厘尹高:“不毂燥甚病骤,梦高山深溪,吾所得 [简8]梦若此何?”相尾、仲余答:“君王当以问大宰。晋侯,彼圣人之子孙,将必 [简10]王。若将鼓而涉之。”王梦,三闺未启,王以告相尾与仲余:“今夕不b [简9]鼓而涉之,此何?”大宰进答:“此所谓旱母,帝将命之,修诸侯之君之不 [简11]能祠者,而刑之以旱。夫唯无旱而百姓移,以去邦家,此为君者之刑。” [简12]“大宰弗可为,岁安熟?”大宰答:“如君王修郢郊,方若然里,君王毋敢哉害。” [简13]王仰天句而咬,谓大宰:“一人不能治政,而百姓以绝。”侯大宰逊伴进, [简14]介相尾、仲余与五连小子及宠臣皆逗,毋敢执噪执。王许诺修四郊。 [简15]三日,王又野,色逗者有炊人。三日,大雨,邦沥之。发陆遮四疆,四疆皆熟。 [简16]“将为客。”告大宰。起而谓之:“君皆楚邦之将军,作色而言于廷。王事何[简17]必三军。有大事,邦家以轩轾,社稷以坐与。邦家大旱,因欠知于邦, [简18]私辩,人将笑君。”陵尹、厘尹皆司其言,以告大宰:“君圣,人且良,长子将正 [简19]于君。”大宰谓陵尹:“君入而语仆之言于君王,君王之燥从今日已差。”“陵尹与 [简20]厘尹有故乎?愿闻之。”大宰言:“君王元君.不以其身变厘尹之常古,厘尹 [简21]甚将,必知之。君王之病将从今日已矣。”令尹子林问于大宰: [简22]“臣者亦有静乎?”大宰答曰:“君王元君,君善大夫,可永静。”令尹谓大宰:“唯。” [简23]

简文云:“柬大王泊旱,命龟尹罗贞于大夏,王自临卜。王向日而立,王沧至带。”今按:“泊”读为“迫”,《广雅・释诂一》云:“迫,急也。”“龟尹”,《周礼》中有龟人,负责整治占卜之龟。“大夏”,指夏禹,《白虎通・礼乐》云:“禹曰大夏者,言禹能顺二帝之道而行之,故曰大夏也。”《周礼・大司乐》郑玄注:“大夏,禹乐也。禹治水傅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自”,犹言亲。《礼记・文王世子》云:“则世子亲齐玄而养。”郑玄注:“亲,犹自也。”“沧”,读为“怆”。《说文》云:“怆,伤也。”《广雅・释诂三》云:“怆,悲也。”“带”,读为从心、带声之字,见《说文》,义同“极”。

简文云:“龟尹知王之庶于日而疾疥,仪愈夭。”今按:“庶于”,从石声字通,读为“拓”。《列子・说符》云:“能拓国门矣。”张湛注:“拓,举也。”《礼记・王制》云:“山川神祗有不举者。”郑玄注:“举犹祭也。”“仪”,祭祀礼仪。“天”,减省。《后汉书・蔡邕传》云:“天天是加。”李贤注引《毛诗笺》云:“夭,杀也。”下文云:“夫上帝鬼神高明,安敢杀祭?”

简文云:“厘尹知王之病乘,龟尹速卜大夏,如表,将祭之,厘尹许诺。”今按:“厘”读为“理”,指礼官。《礼记・乐记》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管子・心术》云:“故礼者,谓有理也。”“乘”读为“胜”,《老子》第四十五章:“躁胜寒。”河上公注:“伲极也。”“表”,立木为柱,《汉书・淮南厉王长传》云:“树表其上日。”颜师古《集注》云:“表者,竖木为之,若柱形也。”《汉书・翟方进传》云:“建表木高丈六尺。”颜师古《集注》云:“表者,所以标明也。”木表是祭祀地点的标志。

简文云:“密而卜之表。厘尹致命于君王。既密而卜之表。王曰:‘如表,速祭之,吾燥鼠病。’”今按:《贾子・道德说》云:“有密,德之美也。”《周易・系辞上》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尔雅・释诂》曰:“密,静也。”《礼记・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周易・系辞下》云:“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释名・释言语》云:“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周礼・太卜》云:“凡国大贞。”郑玄注:“贞之为问,问于正者,必先正之,乃从问焉。”“燥”同“躁”,《释名-释言语》云:“燥,躁也。物燥乃动而飞扬也。”躁、静相对。《淮南子・主术》云:“人主静漠而不躁。”《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脉三动而躁。”王冰注:“躁谓烦躁。”

简文云:“厘尹答曰:‘楚邦有常古,为楚邦之鬼神主,不敢以君王之身,变乱鬼神之常古。’”今按:“常古”,指旧典。《国语・越语》云:“无忘国常。”韦昭注:“常,典法也。”《文选・东京赋》云:“布教颁常。”薛注:“常,旧典也。”“主”,《礼记・礼器》云:“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韦昭注:“主,谓本与古也。”《礼记・礼器》又云:“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常古”与“主”皆本于天命。《管子・白心》云:“置常立仪,能守贞乎?”“常”,即马王堆帛书《易传・系辞》中的大恒,阴阳为两仪。《礼记・祭义》云:“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周易・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必约邦之贵人,及邦之奇士。”“约”指誓,《说文》云:“誓,约束也。”“虞卒使兵。”今按:“虞”读为“扈”,《诗经・简兮》云:“硕人俣俣。”《韩诗》作:“硕人扈扈。”《广雅・释诂一》云:“扈,使也。”

(六)谍人来告曰:其羊帅尽伤,车连皆栽,曰将行 [简31至32]

“羊”,子从羊声。今按:当读为“羌”,《广雅‘释言》云:“羌,卿也。”故“羊帅”即卿帅,《尚书・甘誓》云:“乃召六卿。”郑玄注:“六卿。六军之将也。”“羊”字又见简42,亦指卿。

“车连皆栽。”今按:《周礼・乡师》郑玄注:“故书辇作连。郑司农云:连读为辇。”《周礼・旅师》云:“及其六畜车辇。”疏云:“辇,人挽行。”“栽”读“载”,言卿帅将士负伤者多,车辇皆用以运送伤员。

(七)使人不亲则不敦,不和则不辑,不义则不服。庄公曰:为亲如何?答曰:君毋惮自劳,以观上下之情伪,匹夫寡妇之狱讼。君必身听之,有知不足,亡所不中,则民亲之。庄公又问:为和如何?答曰:毋嬖于便嬖,毋长于父兄,赏均听中,则民和之。庄公又问曰:为虚如何?答曰:申功上贤。能治百人,使长百人。能治三军。 [简33至36]

“敦”,今按:当读为“淳”,《后汉书・卓茂传》李贤注:“淳淳,忠谨之貌也。”“中”,读为“忠”,《左传・成公九年》云:“无私,忠也。”《左传・庄公十八年》记鲁公与曹刿论战,云:“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简文云“有知不足”,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亡所不中”即“必以情”。《荀子・大略》云:“文貌情用相为表里。”杨惊注:“情谓中诚。”《荀子・礼论》云:“情貌之尽也。”杨惊注:“情,忠诚也。”简文云“赏均听中”,“中”亦读为“忠”。

“虚”,字从丘声,读为“虚”。《史记・太史公自序》云:“虚者,道之常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王冰注:“虚无,静也。”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

(八)毋盈爵,毋虞军,毋避罪,用都教于邦,有戒言:奔,尔正工。不奔,或兴或康。 [简37]

“虞”读为“娱”,《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集注》云:“娱,戏也。”“都”读为“著”,《汉书・杜周传》云:“前王所是著为律。”颜师古《集注》云:“著,明表也。”《汉书・张汤传》云:“受而著谳法。”颜师古《集注》:“著,谓明书之也。”

“正”指官长。“工”读为“攻”,《说文》云:“攻,击也。”《国语・鲁语》云:“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或兴或康”,“兴”指提升。“康”,荣耀之义,《周易・晋》云:“康侯用锡马蕃庶。”郑玄注:“康,尊也。”《象》云:“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侯果注:“康,美也。”

(九)f公曰:既成教矣,出师有忌乎?答曰:有。臣闻之,三军出, [简40]其羊卑,父兄不荐,由邦御之,此出师之忌也。 [简42]

二简内容相接。“羊”读为“羌”,指卿。“荐”,进也。“御”,制也。卿帅没有威信,将士不听指挥,由国内遥控,此为出师之忌。《孙子兵法・谋攻》云:“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六韬・龙韬・立将》云:“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尉缭子・武议》云:“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

(十)庄公又问曰:战有忌乎?答曰:有。其去之不速,其就之不傅,其启节不疾,此战之忌。庄公又问曰:既战有忌乎?答曰:有。其赏岁且不中,其诛后且不察,死者弗收,伤者弗问,既战而有殆心,此既战之忌。庄公又问曰:复战有道乎?答曰:有。三军大败不乘,卒欲少以多,少则易察,圪成则易 [简43至46]

“傅”,今按:当读为“迫”,《广雅・释诂一》云:“迫,急也。”速、急、疾皆同义词。兵贵神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岁”,简文从言从岁。“岁”义同“越”,《释名・释天》云:“岁,越也,越故限也。”简文“岁”用为过度之义。“后”,简文作“厚”,《素问・五常正大论》云:“收气乃后。”王冰注:“后,不及时也。”

“卒欲少以多”。今按:少指年少,卒欲年少而且数量众多。青年人天真无邪,易于了解,故曰“少而易察”。成年人阅历多,常怀狡诈之心。

(十一)庄公又问曰:复盘战有道乎?答曰:有。既战复豫,号令于军中曰:缮甲利兵,明日将战,则其托伤亡,盘就行口人。吾战敌不顺于天命,返师将复战。毋殆,毋思,民矣及尔龟策皆曰胜之。改推尔鼓,乃失其服,明日复阵,必过其所。此复盘战之道。 [简50至52]

“其托”,读为“寄托”。“盘”读为“旋”,义为反。“行”指军列。“毋思”,如言毋虑,不用担忧。“民矣”读为“氓骏”,《战国策・秦策》云:“而不忧民氓。”高诱注:“野民日氓。”《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集注》云:“马加矣,愚也。”古代占卜要听从庶民的意见,《尚书・洪范》云:“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推”,简文从示,读为“推”,《礼记・月令》云:“天子三推。”《释文》云:“推,伐也。”《左传・庄公廿九年》云:“凡师有钟鼓日伐。”“失”读为“迭”,《小尔雅・广诂》云:“迭,更也。”

(十二)庄公又问曰:复甘战有道乎?答曰:有。必赣首皆欲或之,此复甘战之道。曰:复故战有道乎?答曰:有。收而聚之,束而厚之,重赏泊刑,思忘其死而见其生,思良车良士往取之耳。思其志起,勇者思喜,才者思谋,然后改始,此复故战之道。庄公又问曰:善攻者奚如?答曰:民有宝,曰城曰固日阻,三善尽用不皆,邦家以宏,善攻者必以其所有以攻人之所亡有? [简53至56]

“赣首”即黔首。“赣”通“坎”,与从`声字通。又,从口从自声字,《说文》云:“读与含同。”含从今声。“束”,修整之义。《仪礼・大射仪》云:“进束反位。”郑玄注:“束,整结之示亲也。”“厚”,增强,《国语・鲁语》云:“无损于怨而厚于寇。”韦昭注:“厚,犹强也。”

小臣墙从伐,禽危柔……廿,人四,而千五百七十,每百……两,车二两,讯百八十三,函五千,用右伯扈于大乙,用唯伯印于……每于祖乙,用柔于祖丁。塞甘京,赐《存下》915

将俘获的敌方首领用于先王,应是古代军礼中的献俘礼。《逸周书・世俘》云:“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人。武王在祀,大负商王纣县首白旃,妻二首赤旃,乃以先人。燎于周庙。”

“鬼神之明”,赏善而罚暴,是古人所说的“随命”。《白虎通・寿命》云:“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周易・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礼记・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哀,故君子慎其独也。”

楚竹书《鬼神之明》云:

及五子胥者,天下之圣人也,鸱夷而死,荣夷公者,天下之乱人也,长年而没,女以此诘之,则善者或不赏,而暴者或不罚,故吾因加:鬼神不明,则必有故,其力能至,焉而弗为乎?吾弗知也。意其力古不能至焉乎?吾或弗知也。此两岐。吾故曰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此之谓乎?

简文云:“女以此诘之”。“女”读为“如”,《说文》云:“如,从随也。从女从口。”《白虎通・嫁娶》云:“女者如也,从如人也。”《释名・释长幼》云:“女,如也。妇人外成如人,故三从之义,少如父教,嫁如夫命,老如子言。”《广雅・释言》云:“如,若也。”

简文云:“故吾因加。”“加”读为“何”。《说文》有从女、加声字,读若“阿”。《释名・释邱》云:“偏高曰阿邱,阿,何也。如人儋何物,一边偏高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云:“陈利兵而谁何?”《集解》引如淳云:“何,犹问也。”《文选・高唐赋》云:“何节奄忽。”李善注:“何,问辞也。”《广雅・释诂二》云:“何,问也。”

简文云:“意其力古不能至焉乎?”“古”读为“固”。《墨子・尚贤上》云:“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荀子・富国》云:“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史记・留侯世家》云:“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

“鬼神之不明”,是古人所说的“遭命”。《白虎通・寿命》云:“遭命者,逢世残贼,若上逢乱君,下必灾变。暴至,夭绝人命,沙鹿崩于受邑是也。冉伯牛危行正言,而遭恶疾。孔子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夫。”《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云:“或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曰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上一篇:论我国古代是否存在青铜器防腐蚀专门处理技术 下一篇:凯特芒果果肉溃败病果与正常果养分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