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台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考核办法

时间:2022-04-12 04:00:02

广东出台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考核办法

编者按:最近,广东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这一考核办法,突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区域特点,具有许多新意。

今年,广东省委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近出台了《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准备在全省实施。

一、全省划分4大考核区域

为使考核做到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广东根据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创造性地将全省21个市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4个区域类型,进行分类考核。

都市发展区(包括广州、深圳2市):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龙头,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准,突出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重点评价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对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社会公平、人居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

优化发展区(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4市):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大,资源环境要求高。重点评价其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状况,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等的评价。

重点发展区(包括汕头、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2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主要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优先的绩效评价,综合评价其经济增长率、吸纳人口、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以及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水平等。

生态发展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3市):关系全省环境生态安全,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其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绩效评价,重点评价水质、水土流失治理、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状况。

二、考核的指标和实施办法

广东省这次推出的《考核办法》,对考核指标、考核对象和考核的操作步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1.考核指标。根据全省划分的4个区域类型,设置了23个共同指标和21个类别指标。共同指标是指在所有地区均采用的指标,类别指标是指在评价不同地区时设置不同的指标及权重,以反映区域发展差异、体现区域发展特点和不同功能的要求。其中,共同指标包括GDP发展速度;人均GDP发展速度与GDP发展速度之比;人均税收收入发展速度;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行政运行成本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民营经济增加值发展速度等。类别指标主要有:(1)都市发展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进出口总额发展速度。(2)优化发展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外商直接投资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金额所占比重。(3)重点发展区: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速度。(4)生态发展区: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旅游业收入发展速度。

2.考核对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广东省委省政府考核的对象是省管的地级以上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及省法院、省检察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地级市负责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

3.考核办法。考核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办法》规定,对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包括实绩考核、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对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主要为机关工作效能考评。其中,实绩考核采取定量考核的办法,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及机关工作效能考评采取定性考核的办法。

4.考核程序。为促进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考评体系中对考评工作的操作方法、程序、内容、格式都作出统一要求。主要有以下程序:(1)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评,形成自评报告;(2)按程序开展实绩考核、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和机关工作效能评价;(3)征求意见。对各市的考核评价,征求省纪检监察、审计以及相关部门(主要是有“一票否决”工作的部门)意见;对省直部门的考核评价,征求分管省领导及相关部门意见;(4)提出考核等次意见等。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

广东这次推出的考核办法,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广东的省情和区域特点,体现了考核的导向作用,是一个具有新意和特色的指标体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在指导思想上,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观。这次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导向,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体现在各项指标设计上,转化为可考核的指标,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2.在考核标准上,更加突出分类考核、实事求是。广东通过划分4个区域类型,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指标设计和指标权重,实行分类考核、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同时,对市党政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广东也分别按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委、副市长等不同职位,提出考核要求,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

3.在指标设置上,更加突出统筹协调、全面发展。这次的指标体系,经济发展指标只占考核总分30%的权重,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权重则大幅增加。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增设了“人民生活”的指标,包括老百姓关心的城镇失业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发展速度与人均GDP发展速度之比、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食品和药品安全指数等;同时,还增加了体现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指标,如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社会安全指数、民主法制建设指数、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率等。

4.在考核方法上,更加突出民意的分量。考核评价体系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是,重视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评价,促进领导干部“眼睛向下”。强调考核要有群众参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上一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情况分析 下一篇:正确判断物价上涨和宏观经济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