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角度下的衡器计量管理工作

时间:2022-04-12 09:48:10

基于质量角度下的衡器计量管理工作

摘 要:现代社会中科技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衡器计量,这就为衡器计量工作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衡器的准确性对上到国家计量局下到制造商、普通消费者的群体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衡器的诞生(制造商),中间环节(供货商和使用者),管理者(法定检测机构)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关于如何才能在基于质量角度下使衡器计量管理工作呈现较为规范的秩序。

关键词:衡器; 检测鉴定与日常管理;措施

从原始社会开始,当我们的祖先学会了一系列的生活必备技能之后。可能是出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亦可能是出于对未知世界的热忱。总之在各种原因之下,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的发明了度量衡。《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统一的衡器单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贸易的发展壮大,衡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作为测量仪器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替代。

1.衡器计量诞生的管理

1.1 从制造商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

衡器制造商是衡器计量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衡器的准确性及整个衡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衡器的诞生地与生产者,是所有有关后续一切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其掌握着整个衡器行业的经济命脉与竞争的优势资源。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非故意质量损失。及我们经常所说的非主观刻意质量问题。也就是常见的由于机器误差、人工操作误差造成的系统允许的一系列质量问题。二,故意质量损失。这一部分产品的质量问题就是主观原因造成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假冒伪劣产品”。其主要原因在于一部分生产制造商单方面为了追求行业暴利而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也就是那些违法者用故意欺骗的做法制造不真实产品或者故意采用低级不好的材料生产衡器以牟取不正当利润为目的。

1.2相对于制造商角度的应对措施

对于非故意质量损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正。一,提高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多采用具有行业资格证的相关专业或者具有丰富从业经历的高素质人才。二,制造生产本单位未生产过的衡器新产品时需保证产品计量性能合格。制造衡器的企业必须对出具产品合格证的衡器进行检定,而且必须经省级以上计量部门对其样品的检验合格后,方可生产。不制造、销售国务院明令废除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衡器和国务院禁止使用的相关型号衡器。

对于故意质量损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整改。一,作为衡器制造企业必须摆正自己的从业心态,从长远角度思考问题,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通过不弄虚作假的"虚报砝码配置数量",不偷工减料等方法。配合计量监管部门的管理与调查,尽量不给用户和国家添麻烦,将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二,积极配合工商管理等有关部门取缔非法的地下工厂。发现并举报非法营业的相关企业。与其他竞争伙伴形成合理、公平、有序的健康竞争氛围。制造时须具备与所制造的衡器相符合的设施、相关从业人员和必要的检定设备,经县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性能考核合格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后方可正式生产。

2.衡器计量中间环节的管理

2.1从中间环节来看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人认为如果衡器制造出来的话,那么它的准确性必然是可以保证的。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事实上只要是涉及利益的地方必然会有人知法犯法,铤而走险。二,部分不法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在衡器上做手脚。古代时就有人在杆秤的杆中灌注水银来加重秤本身的重量从而破坏衡器的准确性而获得利益。三,现代的电子秤出现之后的一段时间似乎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随着人们对其性能的渐渐熟悉,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如利用磁铁来干扰电磁信号)。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衡器计量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对衡器的有效管理

2.2针对中间环节的应对措施

作为衡器生产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桥梁,销售商在其中的作用无疑是无可替代的。作为销售商尽量做到:一,在保证台秤和电子计价秤在计量上的准确性的基础上来销售一些集市上和流动摊点的衡器。二,销售进口的计量器具在不破坏其准确度的情况下须经省级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合格。三,个体工商户在经县级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发给《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后应可以修理简易的计量器具。遵循国家有关修理计量器具的相关管理办法规定。不要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集体或个人利益。

3.衡器计量管理者的管理

3.1作为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衡器的法定检测机构一直以来都以执法者的面目示人。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地位,导致衡器管理工作严重和老百姓的生活脱节。甚至在严苛的执法环境下不惜和衡器的生产制造商和经销商站在对立的角度。在苛刻的条件下必然导致有些企业的铤而走险和一些群众的知而不报。无法调动企业、民众的积极性来形成自上而下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二,部分有关部门区分不清校准与检定的区别,致使测定的行业标准本身就存在很大误差,从而使企业和国家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三,有些衡器管理部门的执法者本身就知法犯法,利用自身职权,非法收受贿赂,为某些企业和个人开“绿灯”。

3.2针对管理者的应对措施

从对生产者、销售商、自身三个角度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有发放许可的生产厂家的生产设施"检测条件"生产标准的管理与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对于检查过程中不合格的衡器生产单位实行备案制度与月检制度双管齐下的方法并进行重点管理,直到其全部符合规定的要求为止结束。二,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在商场或集市设置公平秤,不定期对销售商进行抽查和整改。加大违法的代价,迫使其不敢违法。三,聘请有关专家一起对衡器的计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从内部入手,狠抓严抓纪律风貌,从内部杜绝腐败的滋生。

4.结语

从古至今,用衡器来计量质量都是我们生活中一直遵循的传统。无论是从始皇帝统一度量衡开始的石、钧、斤、两、到唐朝出现的钱,还是今天统一的国际度量单位吨、千克、克。衡量单位一直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衡器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衡器的需求量必然会越来越大。衡器行业的竞争会愈演愈烈。那就意味着它还有很大的发展与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计量法规手册.[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8

[2]尹国臣、罗翔宇.浅谈衡器计量检定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第18期.

上一篇:汽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青冈奥德燃气网络营销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