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时间:2022-04-12 08:17:34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课堂上,只有把握思维深度、指向明确、突出主导作用、讲究艺术性、有适度的开放性,把问题设计在重点处、关键处,精心设计出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才能激发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导思维,引领教学,使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51-0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力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识为学生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氛围和帮助,引导他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一、问题设计要把握思维深度

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烈,实则空空洞洞,这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不善思考的坏习惯。同样,超前深奥的问题也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启迪学生积极的思维。既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又能让学生踮一踮就能够得着。

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了一朵红花,然后问学生:“猜一猜,接下去老师会贴什么颜色的花?”这个问题很显然没有思考价值,让学生猜无非是胡乱猜。假使教师再往下贴一朵黄花和一朵红花,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朵会是什么颜色的花,这样学生就会有依据的思考接下去应该贴什么颜色的花。然后教师及时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二、问题设计要指向明确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相反,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歧义或理解的偏差。

例如,在一节数学练习课上,老师出示一道看图写算式的题目。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 “荷叶上有38只青蛙,忽然一个石子落入水中,‘啪’地一声,小青蛙们害怕了,纷纷跳入水中,最后只剩下5只青蛙妈妈了。”

老师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想象力丰富,还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生2:“38只青蛙正在荷叶上晒太阳。一个调皮的小朋友路过,向水里打了几个水漂,胆小的青蛙都钻到荷叶下面去了,只剩下5只勇敢的青蛙了。”

师:“嗯,你的想象力也很棒”。

两名同学说完后,老师正想叫大家列算式,可同学们不饶:“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3:“我认为是轰轰的雷声一响,快下雨了,他们急着回家。”

师:“你的想法也很奇特。”

此时,空中仍有几只小手高高地举着,于是老师就让学生来了个畅所欲言。顿时,课堂成了想象的王国。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老师这才意识到数学课怎么变成了看图说话课。

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老师的事前设计绝对不会是这样的,怎么能把一节数学课设计成学生发挥想象力的语言课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教师的问题设计指向不明,过于宽泛,加之又没有及时调控课堂,进行拨乱反正,最终造成令教师尴尬的局面。

三、问题设计要突出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课堂中设计的问题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问题解疑的过程,达到诱导思维、调控课堂的目的。一位教师在上《钝角与锐角》时,提出的问题就极具启发性,能够很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对角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对其中一个角有两种不同意见,有学生坚持说它比直角大,有的学生坚持说它比直角小,学生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问:“你能想一个办法证明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吗?”

教师这个问题非常具有启发性,既及时避免了学生间的无谓争论,又让学生意识到要想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就得有理有据,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寻求证据。有的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这样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四、问题设计要讲究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力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如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张齐华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精彩的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一开始满怀期待来上课,但一走进会场,却有点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我担心你们会不会玩!(还有这等事!有的学生傻愣着,充满了好奇心。老师随即拿出一张纸。)你会玩什么?

学生纷纷说:“我会折飞机。”“我会折青蛙。”……

师:“真不错!”(接着,老师很快撕出了一棵漂亮的松树,老师利落的撕纸表演让学生看得目瞪口呆。老师趁机问学生)“想玩吗?”

生:(跃跃欲试)想!

学生开始了折纸活动,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

自然的谈话,有趣的撕纸活动,简单而又巧妙的疑问,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五、问题设计要有适度的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只有把问题设计在重点处、关键处,才能激发兴趣,诱导思维,引领教学,使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

上一篇:浅谈学前教育专科生应具备的音乐素质及修养 下一篇:信息化校园中视频点播系统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