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4-12 07:51:26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演变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由沿海向内地传导,湖北省部分经济指标的增速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明显下滑。湖北省应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引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建议将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进行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关键词:经济危机;高新技术产业;两型社会;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72-03

一、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2009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高新产业发展继续呈现回落走势。据初步统计,第一季度湖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33.84亿元,同比增长12%,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回落12.3%,为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实现利税47.36亿元,同比减少27.8%,这也是2000年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效益首次出现负增长。总体上发展形势较为严峻。

1 海外市场萎缩导致出口面临严重挑战。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湖北省高新产品出口继续下降,2009年第一季度完成出货值48.22亿元,同比减少10.3%。2008年9月份开始。部分企业开始直接感受到生产订单的减少,特别是海外的生产订单减少。

2 投资规模严重缩水导致企业现金流面临严重挑战。受金融危机影响,投资规模严重缩水,目前很多公司都受困现金流难题。银行贷款难度依然比较大,由于担保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企业仍然难以获得贷款。

3 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成本面临严重挑战。湖北省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对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影响较明显。以华中数控为例,由于上游供货企业原材料成本增加,转移到机床、电机、变压器等下游制造企业,进而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企业人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力密集企业影响较大,如华工科技、冠捷显示等。

(二)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在危机中孕育着机遇

1 产业成长升级机遇。在遭受经济危机重创之后,发达国家的某些产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有利于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有利于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提升实力和竞争力,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

2 国内市场开发机遇。从宏观背景来看,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与出口、投资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出口企业加大投入转型做内销也将大有可为。

3 并购扩张机遇。从长远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战略,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参股、控股、合并欧美金融、制造业,可以将欧美尖端的技术为我所用。中小企业也面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困境,这些企业急需通过股权转让解决资金问题。这正好与我们的企业投资需求形成互补。

4 资源配置和人才储备机遇。在全球就业环境恶化情况下,高端人才顺势回流,将给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带来非常缺乏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相关资源的贬值降低了中国引进高端技术、设备等战略资源的成本。

5 优惠政策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经济危机还可以带来更多政策面上的优惠措施,国务院总理在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启动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新技术优惠政策力度不够,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湖北省对于高新技术的优惠政策力度还远远不够,大多数是软措施,“硬货”较少。我省企业享受到的政策主要是税收返还和贷款贴息,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3.3%和25%。这说明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财税和金融两方面,而这两方面的政策形式又较为单一。例如,国有土地出让金和使用费返还、融资担保政策分别只有1.7%和6.7%的企业享有。

2 高技术含量的名牌拳头产品少,高新区企业之间联合不够。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具有特色的每一个产品品牌上,湖北省名牌产品不多,尤其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前沿且拥有高新技术含量和高市场占有率的品牌产品。湖北省的高新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高新区为基础的区域联合,但企业之间联合沟通往往不够,很多时候反而是恶性竞争,因此规模很难扩大,对外的竞争力也不强。

3 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江苏省2008年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8402.19亿元,湖北省同期高新技术产值3352亿元,不到江苏省的20%。湖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规模不仅低于广东和江苏等省,而且市州发展也不平衡。2008年,武汉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734亿元,实现增加值60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1.73%和54.48%,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呈现一城独大的局面。而武汉以外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黄冈、咸宁、随州、恩施、仙桃、潜江、天门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均不足2%,产业总体发展层次与水平不高。

4 企业自主创新地位不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调查反映,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仅为0.77%,开展R&D活动的企业仅占全部调查企业的32.8%,低水平的R&D投入强度,使许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开发,创新活动维持在低端层次。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技术创新困难。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充分运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产学研结合不强。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创新主体缺乏相互之间形成合力的机制和体制,各种资源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

5 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单一,高新技术成果市场化步伐缓慢。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偏多,受自身体制等。因素影响,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发展的能力不足,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方式单一,再加上商业银行信贷门槛较高,条件严格,导致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和贷款难,资金瓶颈突出,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由于资金短缺,数百项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成果,大部分停留在小试阶段,部分虽然完成了中试放大,亦迟迟难以实现产业化。

6 人才流失严重,高级人才匮乏,人才布局不合理。湖北省高校和科研结构云集,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形成吸引人才长驻的环境,本科以上毕业生c特别是重点院校学生中愿意留在本地工作比例不足20%。湖北省人才布局的不合

理,首先表现在人才的地域分布不合理。武汉市人口仅占全省的12%,却占有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的54%。其次是人才的产业和部门分布不合理,湖北省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中比例为3.2%、22.2%和81%,而全国为5.1%、20.5%和74.7%;在第三产业内部又以教育、卫生两大行业所占比重最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50%以上。

三、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1 争取中央的支持政策,“大手笔”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和发展新型工业化需要,争取更多、更大的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积极提升在国家重大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分工中的重要地位;做好产业发展储备,增强发展后劲,打下长远发展基础。加大公共财政科技投入,突出研发重点,支持“两型”技术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积极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配套优惠政策。

2 建立战略联盟,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来说还较弱,省其他支柱产业如冶金、纺织、化工,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如与这些行业相结合,一方面,依附这些强竞争力产业,“借船出海”扩大高新产业跨国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又对这些传统产业实行技术更新改造,提高其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产业间优势互补,建立强冲击力的企业舰队,共同开拓海外和国内市场。

3 紧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湖北省属于传统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节能减排压力大任务重,因此必须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与重点,从而构架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和以金融、信息服务业为先导,物流、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两型”社会建设给予湖北省的发展路径选择上很大自主空间,湖北省应抓住此机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展节能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并向国家争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围绕混合动力公交车、LED照明、太阳能光伏、火力风力发电、建筑节能等“两型”技术重点领域和优势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和实施力度。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各城市及城乡之间的差距。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布局不合理,应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建设的契机,首先在城市圈内各城市之间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空间布局,然后向圈外各城市进行辐射,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均衡健康发展。

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经费的支持力度,建议在政府科技三项费用总盘子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经费支持,增加50%到1倍,以扶持引导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必须增强积极开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将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从市场、技术、法律等角度综合分析决定研究开发方向、选题和技术路线,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避免开发盲目性;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掌握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促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

湖北高校、科研院所多,但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建议我省借鉴江苏的经验,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支持院所、高校、企业合作开发科技项目和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搭建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等。

5 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拓宽融资渠道。高科技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这使得常规投资方式难以满足其需求。借鉴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适当引入风险投资基金这一方式来实现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

着力改善科技投融资环境,帮助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要着眼长远,千方百计为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筹措足够资金作为“过冬棉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基金计划,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通过设立科技担保资金、扩大担保平台、组建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企业集合债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启动实施科技创业引导基金,出台科技保险试点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努力化解和降低企业研发活动中的人、财、物等投入风险,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创业。

6 强化人才培训,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推动高新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抓住当前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沿海发达地区人才价格低廉的优势,吸引高级人才回流,增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步建立按职业分层,以能力绩效为分配基础的薪酬体系。建立人才资本产权制度。对单位技术开发、业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才,给予股票期权激励。通过切实措施,改善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及发展的环境,解决大量科技人员滞留高校、行政机构、科研院所问题,优化人才在行业间分布结构。加强对高新区管理干部、企业孵化器服务以及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国际市场开拓、产权交易等专门人才的培训。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投入,并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优越的事业平台、科研条件、生活待遇、配套服务等。

上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 下一篇:完善国防预研费用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