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体AHP的城市商业银行潜在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2-04-12 07:11:36

基于群体AHP的城市商业银行潜在竞争力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组织管理、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学习创新等方面的特殊性,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潜在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群体AHP(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算法标定指标权重,以此作为城市商业银行构建潜在竞争力的参考。结果显示,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其中的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能力等方面应该得到首要关注。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冰山模型 潜在竞争力 群体AHP

一、文献回顾

竞争力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个关于企业在竞争中的态势和地位的概念。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由于其在运作方式、经营风险、资本结构、监管要求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性,其竞争力的衡量和评价有其自身特点。针对商业银行进行的评价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监管机构的评级,如美国银行业CAMELS法,侧重于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二是评级机构的评级,如标准普尔、穆迪等,侧重于商业银行信用评价。三是研究机构和媒体的评级,如英国《银行家》杂志,侧重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事实上国外研究银行竞争力多从银行价值或绩效出发,基本通过对其财务报表的细致分析来揭示这些机构是否达到了利益方面的预期。也有一些文献研究银行技术进步、组织结构、公司治理、银行并购、业务多元化、垄断经营、监管环境等因素对银行竞争和绩效的影响,并越来越认同“TRICK+理性私利”推动了金融创新和银行的变革与发展。

国内学者许南和曾翠(2008)研究中外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之后认为,国外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正是体现在能获取巨大能力势差的管理技术与管理艺术上,表现在完善的内部管理、先进的客户关系管理、严谨的风险管理和先进的IT 技术四个方面。王松奇(2003)等组成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小组自2003年开始对银行竞争力进行持续研究,该研究认为,财务指标或许既不能说明如何实现持续竞争业绩,也无法反映取得目前的竞争地位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银行的竞争力研究不仅要考察现实结果,更要考察背后的过程。在此之前焦瑾璞(2002)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因体系完整而受到推崇,他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涵盖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其中,潜在竞争力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及创新和监管有效性指标。焦瑾璞研究的出发点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指标设计主要参照美国CAMELS评价方法,主要关注现实竞争力的分析和评价,但是对于所提出的三种竞争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尤其是对潜在竞争力的重要地位和实质,缺乏论述和分析,而且对潜在竞争力全部采用定性指标衡量,针对性和适用性欠缺。在城商行蓬勃发展的当下,这两点局限显得更加突出。张志强和吴健中(1999)较早提出潜在竞争力的概念,指出潜在竞争力是企业未来可能拥有的市场竞争能力,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企业的研究发展能力等。本研究试以城商行的潜在竞争力为突破口,来丰富和完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理论和实践。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力

本文所述潜在竞争力,是基于焦瑾璞的上述分类方法而提出。也就是说,银行竞争力是一个复杂有机体系,由显性、潜在两个构成要素交互作用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而形成。而潜在竞争力,就是指可以使商业银行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持续显性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对显性、潜在和环境三种竞争力的关系,可以用“银行竞争力冰山模型”来解释,如图1所示。一座冰山由水上面和下面两部分构成。能被看到的是水面上的部分,可以看作是显性竞争力;水面下部分看不见,但它是水面上部分的支撑和保障,可以看作是潜在竞争力;冰山所处的水域,其温度和深度是冰山形成的条件和存在的前提,即环境竞争力。我们能看到水面上的冰山有多高取决于水下部分的高低和水的深浅,也就是说,显性竞争力并不独立于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而存在,而且潜在竞争力的强弱才是整座冰山高度的关键所在。同时,水下部分冰山又是一个层层凝聚和支撑的结构,由学习创新能力为内核支撑组织管理能力的发展,进而由组织管理能力再促进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由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带来业务发展能力的强化,最终构建成整个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力体系。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力特征分析

1、经营现状

城商行先后经历了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合作银行两个阶段,并在1998年统一更名为现在的城商行,自此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大量新成立的城商行又加入这支队伍。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城商行总资产达到99845亿元人民币,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8.8%。城商行的经营业务集中于存贷,产品主要是传统信贷产品,新型业务较少,因此其收入结构中利差占绝对主导。业务单纯可能使其在管理和服务上形成特色优势,也可能使其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和收入单一化的经营风险。大部分城商行规模小,分支机构少,管理层次少,相比大银行来说具有决策迅速、经营灵活、市场反应快的特点。但是信用社模式传递下来的管理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股权结构不清晰,很难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注重短期利益,忽视创新;管理理念滞后,服务质量不高,营销方式老套;薪酬绩效体系陈旧,激励措施不到位,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综合来看,当前城商行在经营方面的现状主要是:规模较小、成长迅速,在银行业中的地位提升,业务比较单一,管理方式简单。

2、竞争特点

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商行,一开始就被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看似清晰的定位却给城商行带来一定的发展瓶颈和同质化经营趋向。尽管包括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在内的多家城商行已经开始跨区域经营,但是绝大部分城商行经营范围仍然限于当地。区域经营一方面使城商行更加了解本地客户需求,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占据当地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带来全国范围内城商行发展的不平衡: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城商行,发展态势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区域经营还使城商行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要影响。综合来看,当前城商行在竞争方面的特征主要是:市场定位模糊,同质化竞争严重;区域性很强,受本地政府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大。

上一篇:医院新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下一篇:钾肥市场沉寂中酝酿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