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学

时间:2022-04-11 08:33:15

浅析网络文学

所谓网络文学,是指在互联网上发表,以网友为接受对象,以私人的心态通过互动性、大众化的网络语言,创造出的具有仿真现实和e时代新人类特征的文学作品。它应该包括发表在BBS、BLOG、E-mail中的各类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更新,一方面,信息网络改变着社会的现代化步伐,另一方面也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瞬时可以传遍全球的信息,使人们对网络越来越依赖。

网络文学被称为快餐文学,其主要原因就是随意性,网络作为一种即时消费,仅仅提供占用空间,既没有出版机构对于作家身份的鉴定,又没有版面的限制、编辑的阻挡、退稿的丧气,使文学可以像野草一样蔓延。

1995年注册于美国的“橄榄树”是中文网络文学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它的作者和阅读者都比较稳定,在文学工作者中享有盛名。相比于“橄榄树”的稳重和低调,“榕树”则是热烈而活泼的。由个人主页发展来的“榕树下”,创始于1997年12月25日,它的成立对国内网络文学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新世纪,对于网络社会来说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天涯”开始逐步取代“榕树下”成为人气最旺盛的大众化网络论坛。

网络文学在内容上用“众声喧哗”打破了“主旋律协奏”模式,文学的“载道”功能和“代言”中心语体趋于消解,个体的表达欲望和宣泄动机得到强化。网络写作的匿名性,终止了作者“社会代言人”的职业角色,也卸去了作品的历史承担,使文学活动可以用最“无我”的角色游戏表达最“真我”的文学梦想,以生命本色的喧哗替代了对文学主旋律的协奏。任何个体都可以在没有“主流”压力的网络视窗上,实现最真实的个我袒露、最率性的心灵表达和最诚恳的交互沟通。文学创作由“自律”转向“他律”,最后变成“无律”,文学真正达到了极为自由的境地,文艺创作又回到了民间,走向了生活,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感完全消失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艺术生活化。

网络多为20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所关心的事情比较有限,但由于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困惑、青春的幽怨、对风花雪月的叹息,使他们为寻求解脱而冲进无拘无束的网络文化市场里,与大量痴迷的读者在网络上直接交流和沟通,完全不理会文艺理论批评家高谈阔论的教诲,完全自我放逐。

在网络文学中,各种各样的思想都有,像颓废思想、放纵思想、伦理思想、游戏思想等等。

在颓废思想滋生的网络文学中,亚健康状态横行其中,当代社会已很难找到青山绿水的大地来治愈心灵的时候,封闭性、疏离感、自私造成的人际危机、环境危机扑面而来,使人们越来越多的难让精神世界净化。此类内容文学之所以流行,于社会压抑不能说没有关系,但是,作者们的消极理念对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放纵思想的网络文学中,更多的是在表达真情的流逝,突出人性的本能,这却也能代表一类人的生存方式,但是更不可取。

伦理思想的网络文学则给予各种“边缘人”以发泄的渠道。他们在经受了种种不理解和白眼后终于找到了一条喧泄的途径,网络文学成了他们的重要表达方式。

游戏思想的网络文学是因游戏思想而生,游戏心态占据重要地位,所有的网络小说文字都诙谐幽默,让人在阅读中发笑、深思、落泪。游戏的生活态度,主要表现为对爱情的质疑、对友情的反思,对亲情的不解,对各种社会关系的无奈。网络文学中的语句是传统文学创作中所不可比拟的,没有历史感和责任感,创作只是为了寻求慰藉。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一个最显著区别就是它具有双向互动性,而所谓双向互动性是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所具有的独特的属性。对于作者来讲,能够在自己的作品到网上的第一时间,获得来自读者的信息反馈,无论是好评还是批判,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度越高,那么,成就感就会越强。

网络文学的这种人际互动还体现在作者和读者共谋文本上。在传统的印刷文本里,读者是一个被动而又被训导的角色,而在网络文学中,这种被动性被网络文学完全颠覆,创作者与欣赏者共谋文本,被动的读者地位走向了“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的创作者地位。网络文学作品一经上网便要同时面对无数读者,读者以既极近又极远的距离,或实或虚的身份,自由阅读、自由增删,把自己的看法和对作品的修改与接续发送到网上,使之成为网上文学作品的一部分。网络上活跃着的往往不是作者,而是在线的读者,作品在网友的修改接续中,不断变化发展,尤其是结尾和人物命运走向,常常会出现几种、十几种不同的结果,在互动写作中,作品的原发点被淡化,而边读边动手增删网上的作品,或边读、边评、边讨论的过程,成了网络文学的“重头戏”,网络创作在这样的环境里走向完整,一旦不能互动,网络文学就会停止乃至消逝。

参考文献:

[1]顾宁:《网络文学特征简论》。

[2]杨延生:《网络文学: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自由书写》。

[3]马季:《文学网站和博客现象》。

[4]侯中华:《网络文学浅探》。

胡倩茹、王丽霞:河北大学。

上一篇:从道德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 下一篇:自然主义与《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