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中课程改革目标与实践

时间:2022-04-11 08:23:38

化学教育中课程改革目标与实践

作者:李金芳 林庆宇 单位:贺州学院

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课程的设置来完成的,课程设置集中体现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素质。在化学课程改革浪潮下,要培养出能够顺利实施化学新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使其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更需要具备富有较强的人格魅力[1]。而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一套完善的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来实现。

1化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

课程理论家泰勒早在1949年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就用一种折衷的态度把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并列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这种观点一直沿用到现在。

1.1学习者的需要所谓学习者的需要,即“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由于学习者的人格发展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所以引导学习者的需要的过程也是一个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的过程[2]。对化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开展的相关调查[3]中集中反映出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科学素质水平是较为低下的,突出表现在科学精神的缺失上,多数师范生理论上可以认识到对待科学的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与学习文化知识的精神,现实中却很少这样实践。这使得他们的学习目标呈现出功利化迹象。化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们真正热爱科学,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1.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当代的社会生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迅猛爆炸、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在不断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和重创之后,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化学教育专业课程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用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去探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及生命安全问题。所以化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提倡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展开对人类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的探究学习,这也是培养化学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重构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1.3学科的发展美国G.CPimental教授等化学界杰出人士就21世纪化学学科将如何发展,在《化学中的机会———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预言:化学将成为中心学科。化学在很多方面,诸如开发新能源,为日益减少或稀缺的材料提供可再生的代用品,改善健康和征服疾病以及监视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显示了化学学科的魅力,向众多学科渗透的化学将发展为人类继续生存的关键学科。化学学科的发展要求化学教育专业课程在目标上要体现出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即化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和谐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在不断地分化,向微观、纵深进展;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宏观、交叉、复合、综合的方向发展,在这学科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又不断重新组合的情况下,变单一性的化学专业教育为综合性的知识技能教育,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在掌握化学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有关知识,使之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以适应中学新课程教育的需要。

2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围绕着化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课程改革既要体现出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又要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

2.1化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化学教育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四大模块:教育课程模块、专业知识模块、拓展性知识模块和实习实践模块。

2.1.1教育课程模块教育课程模块是对化学师范生来说,含有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老三门核心课程。陈旧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化学师范生的实际需求。本次改革在公共必修课中除了开设原来的老三门课程外,又增加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化学文献检索、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估等课程,旨在强化化学师范性的特点,满足新课改对当代中学化学教师的要求。选修课程则内容丰富,学院开设有学法指导、学习动机与心理学、教与学的评价、教学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有效思维与学习的策略、危机处理等十多门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开拓师范生的视野,丰富其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系部开设限定选修有微格教学与教学实践、化学教育技术、中学化学课程分析、中学化学解题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关注化学教师应有的高等、初高中化学知识背景;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化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突出化学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2.1.2专业知识模块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教育要求“学科性”和“师范性”并举。而以我们所了解的高校为例,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都设有专业必修课程,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方面的选修课,学生实际反映专业课内容偏难,有些课程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我们可以将部分专业课内容精简,适当降低难度,将某些专业课设为选修课,供需要进一步深造的学生选学。

2.1.3拓展型知识模块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动态性,淡化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突出学科之间的联系,展示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发展的无限性。为应对中学课程综合化的走向及未来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要大力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要体现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弹性,在课程选修上给学生主动权,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知识基础以及能力和兴趣爱好选修不同类型的课程模块[4]。该模块又分三个方向,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职业定向自由选择一个方向,三大方向分别是食品、制药、精细化工。

2.1.4实习实践模块化学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分多个学期穿行,可结合一些具体课程如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课程分析、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来开展;教育实习原则上安排在大学的第七个学期进行,实习周期为八周,此外,在大学四年期间支持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利用寒暑假自主到地方高中进行实习,在实习之前老师会给予必要性指导。实践环节出了教育见习、实习,还包括社会调查、工业见习,可分在几个学期安排该专业学生开展拓宽视野的探究式的社会调查和工业见习。

2.2化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2.2.1课程设置综合化在重视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的同时,强调化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此外,专业选修课程中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设置,力求使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大学四年内的化学专业水平和教育专业水平都达到较高要求,保障了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双专业性,也解决了“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问题。

2.2.2突出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师培养化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利用基础性教育课程和深化拓展性教育课程系列的有机结合,强化师范生对所教中学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重视对中学化学教材的理解,立足于中学课堂展开教学研究,紧跟中学化学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基础化学教育改革。这种紧密围绕中学化学内容及其认知规律、教育目标与教学要求等来建构的化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现了中学化学教师培养的针对性,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对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理解。

2.2.3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探究式合作学习与个人反思的作用,重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性意识的培养,突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化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达到学习方式的掌握。

上一篇:提高化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下一篇:化学教导中的绿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