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

时间:2022-04-11 06:16:38

摭谈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

摘 要: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努力探讨研究,才能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我们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让他们能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真正地学好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培养能力 练习过程 生活化情境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只有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用一些具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或“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要优化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先让每人写出任意的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各一个,并分别除以3,看看能否被3整除,余数是几。不管学生报什么数,老师都对答如流,学生非常惊奇,探究其中奥妙的欲望油然而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手段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工具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对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师生都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后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只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其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困难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例如下面这道题:绿草如茵好牧场,一牛恰好吃1月(30天),两牛刚好吃一旬,请问三牛吃几日了(注意:牧草每天都生长,假定生长速度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结构:一牛恰好吃1月,指的是一头牛用30天吃完所有的牧草,包括原有的和30天新长的两部分牧草;两牛刚好吃一旬,也是指两头牛用10天吃完原有的和10天新长的牧草。但是,题中并没有告诉这些草有多少千克或多少吨,不便计算。因此,我们设一头牛一天吃的草量为“1份”,一牛30天就吃了30份,两牛10天就吃了20份。

四、优化练习过程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因为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所以要挖掘创新素材,引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教会他们善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优化练习过程应从例题出发,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例如,在巩固“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题目:看一看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与加法有关的算式?(1)5+5+5+5 (2)5+5+5+4 (3)6+6+6+6+6 (4)6+6+6+6+9。

学生很顺利地将(1)、(3)进行改写,而对(2)、(4)进行改写,则感到有难度。但在观察题目特点后,有的学生将(2)改写成5×3+4或5×4-1;将(4)改写成6×4+9或6×5+3。后者虽然是个别的,但他们善于联系,表现了思维的创新性。

五、创设生活化情境

有些数学应用题单凭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凭口头讲解很难解释清楚,而如果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情境,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好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探究情感,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而且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将两个周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这道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做题中的图形,把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当学生清楚地“看到”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图失去2条正方形边长时,解法自然产生。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总结,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的经验,收取失败的教训,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上一篇:贴近生活,课外延伸 下一篇: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