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课外延伸

时间:2022-04-23 02:51:25

贴近生活,课外延伸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要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目前职校的语文教改,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以贴近生活为指导原则,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教学中加强重视是关键;正确把握大纲,处理好教材是基础;课堂教学是重要途径;向课外延伸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生活 中等职业教育

新课标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虽然中职系统没有采用新课标,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重在实践、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服务学生、服务用人单位的服务定位,决定了中等职校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受教育者适应就业需要的写作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广泛需求。中职教育教学中所说的以人为本,与普通学校是有一定区别的,那就是其既强调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强调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满足用人单位用工要求的能力。

职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佳,但基于继续深造及实际工作的需要,迫切要求他们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侧重应用文体的教学,更多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这就与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性特点有很大不同。为了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运用各种文体解决日常事务,无论学生有无兴趣,无论多么难以操作,都应强调努力学好应用文、用好应用文,为个人、为社会服务。

一、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对应用文体的认识

应用文在社会实践中使用极其普遍,信息时代,其作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更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关系到教学质量、学校声誉及其生存发展。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需要时可以查工具书和模仿别人的文章即可写出。这种观念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关键是教师、学生和学校要提高对应用写作课的重视程度。

刘半农先生在《应用文之教授》中指出,应用文的教学宗旨是:“只求在短期时内使学生人人能看通人应看之书,及其职业上所必看之书;人人能作通人应作之文,及职业上所必作之文。”应用文体的种类较多,样式各异,但从根本上说,几乎每种应用文种都要求用平实规范的书面语准确清晰地表达情况、提出建议等。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只要能清晰准确地叙述,准确得体地说明,深入透彻地议论,真诚自然地抒情,懂得面对什么对象运用什么格式、该说什么话,就一定能写好应用文。

二、贴近生活,应用文写作的指导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对应用文实用性的理解已不能只局限于日常的琐屑层面,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服务时代、面向未来的宽广胸怀进行应用文写作。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职校生日后走上社会打好必备的就业基础。但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同样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一定的人文素质这一大教育任务,这一目标完全可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职专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下一站就是社会,应用文写作应是他们当前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有必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对应用文的认识。例如让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如在宣传栏上看到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可信手拈来,用以学习写作应用文,使他们认识应用文的广泛社会效用,诸如各种教育、文娱活动的海报,各种启事招贴书信(表扬信、感谢信、贺信、喜讯),这些正是同学们学会和运用应用文解决与处理问题的活生生的例子,学生要学会运用应用文处理问题。例如社交书信中的应聘信、求职信、各项规章制度(如团章、校规、单位的制度等)、经济合同、计划、请示、报告等,与每一位同学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学会运用。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应用文的动机,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怎样写,这样教学双向活动便水到渠成。

三、确立教学要点,调整教学内容

职专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应用文的知识,但是每个人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浓淡不一,应用文理论知识的多与少、写作能力的强与弱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应用文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授对象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因人制宜地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制订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固然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如果不顾学生的专业差异、个体差异等具体情况,搞“一刀切”,则不仅无法使学生潜在的写作技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不能满足他们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在上课之初,就应该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初步安排向学生交代清楚,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情况及时予以调整,以免做“无用功”。如在讲专业文体时,可把普遍应用的总结、计划、简报、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求职信、应聘信、会议记录等文体的写作当成重点;而对新闻、广告、说明书等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则减少课时或删减不讲,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强化格式教学,培养学生搭建各种应用文基本框架的能力

应用文属于普遍文章中的实用性文章,普遍文章是以人类的逻辑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的。逻辑思维是有规律有格式的,格式就是物质化的规律。因此,应用文应有其特定的格式,真正好的、实用的应用文格式是其所对应的活动规律的物化外现。应用文有了格式,作者才能在写作时既方便快捷又正确无误地进行表达。所以,格式在应用文中是十分重要的。

当今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一到工作岗位,就能立即独当一面地进行实际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必须在教不同的文种时,首先注重格式训练。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学生一看到这一文种,马上就知道该怎样开头、正文如何写、要用怎样的结束语。

例如在教如何写便条时,可以先请一位同学把写的请假条抄在黑板上,请全班同学讨论这则请假条在格式上有什么问题?该如何修改?这样课堂内气氛便十分热烈,同学们不仅找出了问题,还较完整地说出了请假条的格式。因此,应以练为抓手、为重点,用“写练”串起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练中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练中找到应用文的格式规律,在练中巩固应用文的格式知识,在练中培养应用文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提醒学生,一种好的应用文格式,应该既能按照规律需要对应文写作进行标准化规定,又能按照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对具体语境做灵活处理。如自荐信的主体部分一般是按顺序依次写自荐者的“基本情况、通过学习所掌握的基本职业能力、社会实践经历、性格特征、对某种事业的追求和愿投身该公司、为公司效力的愿望、联系方式”等几部分内容,如果有的同学确实没有假期打工等社会实践经验,那么“社会实践经历”部分就可省略。

五、强化写和练的实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让学生撰写各类文章,进行多种练习。按照教学计划,可安排多次撰写各类文体和修改词句等系统练习,并尽可能地详细阅改,对存在的问题,或结合教学进行分析,或个别辅导。有些练习,如使用频率较高的通知,修改一些唆或有歧义的词句,看似简单,真要写好或改得准确得体却非易事,但对于这些练习,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接受。

2.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学生学习了系统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不一定能写好应用文,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社会现象深层次的了解,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写出的东西常常是只摆表面现象,缺乏对事物的深刻分析;或者有所分析,但不能综合概括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有所认识,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如在写“商业网点的布局”调查报告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到社区的商业、住户,让他们通过登记、问卷、聊天等多种方法,收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提出合理的建议。

每年假期,结合学校布置的社会调查,安排同学们对家乡的土地、环保、人口、婚姻、工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又养成了他们不做虚妄之事的好习惯。

六、紧跟时代步伐,拓展应用文写作空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对应用文实用性的理解已不能只局限于日常的琐屑层面,还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服务时代、面向未来宽广胸怀进行应用文写作。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职校生日后走上社会打下必备的就业基础。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一定的人文素质这一教育任务,这一目标可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在进行应用文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教学生有关生活或社会事务型的文种外,更应该教他们一些在学习交流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文种,在精神生活中经常用来对话沟通的文章写法,在写作内容中更多引入与时代息息相关的话题,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精神质量。如结合“漳州花博会”召开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收听“市长的报告”,要求学生边听边写内容摘要,然后请同学进行报告后的讨论情况记录;要求学生结合“漳州花博会”撰写“宣传标语”、“宣传报道”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自然联系了应用文中的记录、报告两单元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空间,引导了学生放眼社会,不忘担负社会赋予的责任。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记读书笔记、写专题报告、写影评时评、进行庆祝会的策划,等等。

当前,职业中专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面临的情况比较严峻,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对职校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以贴近生活为指导原则,更好地从专业设置向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切实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职校语文老师急需认真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北京 想说爱你不容易 下一篇:摭谈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