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居住空间分异

时间:2022-04-11 11:30:42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居住空间分异

摘 要:基础教育作为居住的重要配套,其配置情况与居住空间分异紧密相关。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可以增加所在居住区的价值,进而加剧居住空间的分异。另一方面,居住分异也使优质教育资源牢牢掌握在中上阶层,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新兴的富裕居住区会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教育资源的分化。

关键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居住空间分异;天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79-04

公共设施的差异与居住分异密切相关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共识,但很少有学者从具体的公共设施要素入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正是从微观要素出发,以天津市为例,揭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居住空间分异的辩证关系。

一、基础教育与居住紧密相关

基础教育实际上就是奠基性教育,是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专业学问而进行的基础必备知识的教育,“也就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旨在培养国民素质的最低限度的基础教育。它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1]在正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是进行一般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它是相对于专门性教育而言的。”[2]基础教育对未成年人传授基本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目的是为受教育者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使其做好初步生活准备。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世界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将基础教育定为普及教育的目标。基础教育(也即是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6~18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都处于成长期,还未发展成熟。基础教育的学生不能脱离家长的监护,因此基础教育的学校必须依据“就近入学”的原则,服务于一定范围的居民。中国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其后,全国中小学都开始执行就近入学的政策,由于当时房屋不能随意买卖,孩子进入重点学校的途径大多是挂靠户口、托关系和交择校费,人们对于学区内房屋的需求还不是很明显。20世纪末,随着住房的市场化,人们可以自主选择住房。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感,近几年来,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率的提升,教育公平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消除中小学的校择现象,很多城市实行了严格的入学资格审查措施。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于2010年颁布的《2010年天津市小学招生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小学生入学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适龄儿童户籍的户主必须是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小学招生按照区县教育局划定的学区片,实行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二是适龄儿童依据户口本(包括蓝印户口)、房屋居住的有效证件、儿童预防接种证,在所属的学区片报名入学。三是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由所属区县教育局根据招生实际情况统一调配到户口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入学。”[3]

这样,(基础)教育就与居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育成为居住区重要的公共设施配套,居民受教育机会因此受到限制。

二、优质教育配套加剧居住空间分异

“分异”(differentiation)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同一体中个体由于社会经济属性的不断扩大而产生了社会距离。居住空间的分异就是指居住空间中的不同部分由于居住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属性方面的分化而产生的差异。

住房对于使用者来说是生活的必需品,并且具有多种形式的使用价值,因为“居住是个人保障、自主、舒适、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接近其他馈乏的城市空间资源,如教育、医疗和休闲设施的决定性主导因子”[4]。教育作为居住的重要配套设施,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住宅的使用价值,也可以说,在住宅市场化的今天,教育配套是决定住宅使用价值的重要要素。因此,教育配套可以通过住房价格划分出住宅市场内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

在城市中,学校教育质量是存在着差别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建设,急需大批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开始实施重点校政策,对重点学校的人员配置、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等做出了十分明确的“倾斜”性规定。“重点校”政策在中国实行了二十多年,促成了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虽然目前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校际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了学校周边房屋的使用价值,提升了房价,是促成城市住宅价格差异的重要方面。我们以天津市六区同一区域中学区房与非学区房价格做比较,便可看出其中的差别。

在城市中,同一区域的土地的价格应该持平,但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天津市学区房的价格要比同一区域非学区房住宅的价格高出至少10%,最大差额甚至超过20%。同时,同一区域的优质校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以和平区为例,实验小学、岳阳道小学综合实力最强,属一等优质校,而昆明路小学、中心小学、万全道小学、鞍山道小学则属二等优质校,这样,同一区域内学区房的价格又不一样。目前,属于实验小学学片的住房每平方米售价已超过四万,而中心小学的附近的住房单价为每平方米一万五。

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基础设施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设施是形成居住差异的主要执行者。虽然学区房的总价在城市中不是最高的,其拥有者也不一定是上层群体,但是天津最便宜的学区房总价也在七八十万,而且在购买时,要求购房者一次性付清房款。这需要购房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购买学区房的都是中上阶层的家庭。同时,教育需求是城市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涉及了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人群。教育资源的等级将同属具有教育需求的人群进行划分,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相对富有的、有权力的以及有学识的人能进入教育配套最好的居住区,社会经济地位次之的入住教育配套次之的社区,下层和底层的有教育需求的人群只能居住教育配套最差的社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

上一篇:基于环境资源配置的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评价 下一篇: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