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生职业定位

时间:2022-04-11 01:32:54

浅析高职学生职业定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从而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层次普遍偏低,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不强,离职率偏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期间高职学生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活和职业目标进行系统而针对性的规划与准备,职业定位不够准确所致。

一、高职学生职业定位的必要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并不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明确方向,更谈不上准确的职业定位。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选择非常迷惘,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从而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所以,合理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无论是对应届毕业生还是在校的高职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职学生职业定位的关键因素

(一)认识自己是职业定位的内部因素

哈佛大学的一项跟踪调查表明,缺乏明确职业目标的人很难获得成功,每个人职业目标的确定必须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成功的者的共同点是能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并且不断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懈地努力,直到成功为止。所以,高职学生要正确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通过自我分析,在校高职学生可以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职业定位,从而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与实践内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快速提升职业能力,实现职业发展目标,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了解职业环境是职业定位的外部因素

高职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外部职业环境,了解不同职业的性质、任务、薪资、晋升机会、发展空间等因素,了解不同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与人沟通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等职业素质要求,以及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职业素养,衡量自己与职业要求的差距,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做到人职匹配,更好地进行职业定位。

三、高职学生职业定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不准确

高职学生不明确自己职业定位的标准是什么,不能准确地把握定位的尺度,表现为职业目标定位过低或过高。因为一些学生内心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未来的就业没有方向,目标定位就会很低。也有一些学生职业定位目标过高,无论怎么努力,离自己的职业目标距离甚远,最终都无法实现,因此对未来的职业目标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心恢意冷。

(二)高职学生职业定位认识偏执

1.职业定位是固化、束缚自己。职业定位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事情,是连续的过程,要根据内外因素的重大变化而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正调整,进行重新定位。

2.职业定位就是给自己确定一个固定的岗位。有的学生认为确定固定岗位后,不可以有其他的选择和改变,担心定位会让自己受到限制。其实,定位并不只是确定一个固定的岗位,而是确定和目标的距离。人们可以确定多种目标,但自己应知道距离各种目标的远近程度,及达到目标需应做怎样的努力。

3.职业定位不应让旁观者来做。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习惯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其他人只是提供建议供参考而已。所以,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再考虑别人的建议。

4.职业定位盲目跟风。学生在进行职业定位时,应考虑行业前景,不要过分看重外部环境,盲目跟风。如IT行业发展迅速,就去IT行业;汽车行业在逐渐壮大,就定位到汽车行业。如果学生不关注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最后就会造成人职不匹配。即使是进发展较好的行业,自己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高职学生职业定位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以致用

高职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时,应立足于所学专业,对相应的职业群进行职业定位,即通常所说的“专业对口”。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专业对口可以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的优势,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取得成功。

(二)发挥优势

首先,高职学生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职业定位。其次,高职学生应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求职应聘过程中,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学习成绩、获奖记录、实习和实践经历、社会工作能力等,以实现自己的职业定位。

(三)客观实际

首先,高职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一个适当的择业范围,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定位。其次,学生还要考虑应聘首选目标成功的可能性,并提前准备相应的对策,一旦首选目标单位应聘失败,必须及时做出调整。

尽管高职学生不太了解社会,不太了解职业,甚至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确定自己的位置。但是,只要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外部职业环境,遵循“职业适应性”和职业定位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就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上一篇:英汉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校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