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 为学生的成长插上翅膀

时间:2022-04-10 11:41:03

活动教学 为学生的成长插上翅膀

摘 要:小学品德课活动化教学主要应做到:重准备——开阔视野,丰富道德感知;把过程——体验感悟,提高道德认识;促延伸——升华内化、指导道德行为。这样为学生的成长插上一对翅膀,想小鸟一样,等待羽毛渐渐丰满,在社会生活的大天空中勇敢地展翅飞翔。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重准备;把过程;促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80-01

活动性是品德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学中需要以活动为载体,把德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获得知识偏重于“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转变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来认识世界,在体验中提升道德水平。

一、重准备——开阔视野,丰富道德感知

课前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为课上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道德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自主自立的精神。常用的有:社会调查活动、资料搜集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区服务活动、课前游戏活动等。

1、调查活动 对品德课来说,课前调查就像盖房子打基础一样重要,是上好课的关键之一。通过调查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资料搜集 亲身历练的远比从教师处得到的要印象深刻,所以,在课前能够让学生去收集的材料,我就让学生亲身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料来补充教材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材料的准备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得到一些思考,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3、参观访问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亲身感受课文所讲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指导行为实践。

二、把过程——体验感悟,提高道德认识

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讨论、辩论、讲故事、演讲、模拟展示等等。

1、欣赏活动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比如在教学《我爱秋天》一课时,我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拓展,不仅找了一些的图片,让学生们欣赏,感受秋天;还用了较多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三角梅,因为三角梅是厦门市的市花。期间还还穿插了其他的图片,比如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山坡、秋天的果园,让学生在美景美图的欣赏中,产生了“我爱美丽的秋天,我爱丰收的秋天”的思想感情。

2、游戏活动 这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如教学《规则在哪里》一课,我让同学们分组玩儿丢手绢的游戏。同学们平时也玩过这个游戏,但是以前他们只是单纯地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这次玩游戏经过老师的点拨,他们感悟到只有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玩得开心。

3、实践操作活动 意大利教育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三、促延伸——升华内化、指导道德行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二节课能够完成的,所以教师只能在每一节课的最后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设计合适的活动方式,把品德课教学延伸到课外。

1、整合其它学科 虽然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着相对独立和本身学科的特点,但不容忽视的是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某种隐性的整体关系,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相互渗透的。若能抓住这种异中有同的教学内容,把各学科同步互动,可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也就是“实效”,借鉴他山之石,转换思考角度,所收获的新鲜感受,说不定真能给我们的课堂,灌入新的生命活力。“春天的歌”主题单元时,语文课也在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2、落实家庭教育 现在教育界流行这样一个说法,“5+2=0”,即孩子每星期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却抵不上周末两天在社会和家庭中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结合品德教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形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3、延伸到社会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们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检测他们的道德行为,培养实践能力,也是促进学生知行进一步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活动是增强儿童品德学科针对性的实效方法,但我们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真正使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为学生的成长插上一对翅膀,想小鸟一样,等待羽毛渐渐丰满,在社会生活的大天空中勇敢地展翅飞翔。

上一篇:浅析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创造 下一篇: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