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4-10 11:24:19

浅谈数学教学中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摘要]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形成爱学、能学、会学的现代学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为体现素质教育,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增强意识;形成心向;促成参与;提高能力

“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形成爱学、能学、会学的现代学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发展各种学习策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那么,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在教学中,我有如下的教学体会:

一、提供努力目标,增强参与意识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问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冲刺的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目标导学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参与心向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所以,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有趣”,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

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①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②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三、创设探索空间,促成参与学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行为参与,而且要有合理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实际上,认知参与涉及学生“会学数学”的问题,而情感参与涉及“喜欢数学”或“喜欢数学学习”的问题。数学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得到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在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四、着力方式的指导,提高参与能力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数学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能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上课,尽量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及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发展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相信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在民主、和谐、友善、合作的气氛中学习文化知识,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上一篇:让学生的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 下一篇:注重价值引领促进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