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放大学关于课程认证的成功经验借鉴

时间:2022-04-10 09:01:00

浅析开放大学关于课程认证的成功经验借鉴

[摘要]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标志,终身教育体系完善与否,取决于该体系内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教育是否完备,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能否实现互通和互认。学分互认体系的构建是建设开放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分互认体系的构建既要体现开放大学特色,同时又要符合终身教育体系运行要求,以满足学习者认同感与归属感,国内外的相关成功经验给予我们很多的借鉴。

[关键词]开放大学 学分银行 学分互认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82-01

开放教育思想可以上溯自卢梭自然主义思想,20世纪初经尼尔等人的努力化为实际的教育行动,60年代后期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推动下引起了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如英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关注。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开放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开放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产生了一些著名的开放大学,这些著名的开放大学关于课程认证的成功经验与成果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英国开放大学的全面开放和学分互换制度

在1969成立的英国开放大学,遵循对学习者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方法开放和观念开放的“四开放”宗旨,向所有的求学者开放,不管种族、国籍、性别、、原文化程度、入学动机等差异,任何公民只要本人有注册入学学习的意愿,向学校的地区教育中心提出申请,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名额及指导教师,按报名次序的先后录取,就可以成为开放大学的学生。

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认证与在英国大学中广泛使用的学分累积与换算表(CATS)中的学分系统相一致,在课程认证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分的互换,确定在开放大学相应的学习层次及免修部分,开放大学的学生也可据此申请英国其他大学甚至国外大学的学位,英国开放大学允许学分保持多年有效,方便学生在不影响工作、家庭生活的同时,自主协调学习进度,完成学业。

二、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的理解备忘录和弹性学期制

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为了更好地认识和评估学习课程的价值,为学生提供跨专业或免修的机会,以主动的姿态同国内多所普通大学签订了一份理解备忘录,记录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已掌握的学分情况,使得进入开放大学的学生都可依据这份备忘参加普通大学的课程学习,并以此申请免修。

为了坚持开放教育的原则,印度的开放大学实行的是弹性学期制。学士学位三年的课程学生可以用八年完成,一年的专业证书学习可以用四年完成,并在开放教育中实行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互认。

三、上海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和“学习账户”

上海开放大学是我国第一个以“开放大学”冠名的学校,它的诞生,将为我国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上海开放大学是一所没有门槛的开放型大学,有志学习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具有中等教育学历的学生可以报读开放式专科专业,具有高等专科学历的学生可报读开放式本科(专升本)专业。各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籍八年有效。

为了更好地把握学习成果,保证教学质量,上海开放大学还将探索建立“学分银行”,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账户”,而这一系统建成后,成人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等门槛或将取消。“学分银行”即每门学科都有对应的学分值,入学者有自己的账户,通过积累学分,学院可以将不同学习经历转换、认定,达成一定成果后,系统给予相应评价。这种评价也包括学历上的,比如“银行”里的学分丰盛的话,学分可以转换为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

目前,我校的办学模式中还未能实现中专教育、高职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等各种类型和层次教育的融通,无法真正承担起贯通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的功能。在开放教育这种学历教育当中,由于管理技术和服务支持体系的不完善,也不能保证学生真正地实现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开放学习模式。建立开放大学就是要进行发展改革,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突破单一的培养规格,加强和普通学校之间以及各类成人学校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做到各种教育成果互通互认,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黑龙江开放大学课程认证体系的模式,提出黑龙江开放大学建立课程认证体系的具体思路和推进措施,保证学习成果互认制度中学习成果的有效性,使认定的学习成果确实体现为学习者的能力,为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地推进黑龙江开放大学的创建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娜.校际学分互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吴钧.我们需要怎样的开放大学.教育发展研究,2010(5).

[3]崔铭香.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8(8).

[4]杨黎明.关于构建我国“学分银行”框架的设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醇” 下一篇:大学英语泛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