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住宅建设问题初探

时间:2022-04-10 03:42:40

小城镇住宅建设问题初探

[摘要]:从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的现状出发,综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红安县小城镇住宅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建设中在选址规划、建筑设计以及配套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体现了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关键词]:小城镇;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和聚集效应增强、人口规模扩大,住宅建设也随之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日益完善。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欣欣向荣的新型小城镇,并且这些小城镇成为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中心。村镇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我们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和发挥小城镇的重要作用,这是具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具体表现之一。而小城镇住宅建设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始终,同时城市化和城乡协调发展也要求加快小城镇住宅建设[1]。本文从一名建筑工作者的角度,结合红安县小城镇建设的实践,对目前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小城镇住宅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建设部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2],2005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城镇住房建设持续较快发展,城镇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1)城镇房屋基本情况:2005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64.5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7.69亿平方米,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5.46%。东部地区房屋建筑面积83.8亿平方米,中部地区45.22亿平方米,西部地区35.48亿平方米,分别占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的50.94 % , 27.49%和21.57。东部地区城镇住宅建筑面积53.67亿平方米,中部地区30.33亿平方米,西部地区23.69亿平方米,分别占全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的49.84 } , 28.16%和22%。

(2)城镇居民住房水平: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其中东部地区28平方米,中部地区23.9平方米,西部地区25.24平方米。全国城镇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0.85套。

(3)城镇成套住宅情况:全国城镇成套住宅建筑面积86.84亿平方米,住宅成套率为80.64%。东部地区成套住宅建筑面积44.32亿平方米,中部地区23.95亿平方米,西部地区18.57亿平方米,住宅成套率分别为82.58 %,78.97%和78.38%。

(4)城镇私有住宅情况:全国城镇私有住宅建筑面积87.9亿平方米,住宅私有率为81.62%。东部地区私有住宅44.32亿平方米,中部地区24.17亿平方米,西部地区19.41亿平方米,住宅私有率分别为82.58%,79.69%和81.93%。

可见,我国城镇住宅建设发展较迅速,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到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的质量却相对比较落后。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晚,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李小群等[3]详细分析了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现状及国外先进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他们指出了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所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小城镇住宅建设规划滞后,土地问题突出;小城镇住宅设计结构不合理,功能欠缺;小城镇住宅建设科技含量低,施工质量差;小城镇住宅建筑形态缺乏特色,文化民俗传统遗失。清华大学的赵辉[4]指出了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土地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并针对节地节能提升小城镇承载力做了相关研究。

2红安经验

2.1 红安县概况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距武汉100km。地势北高南低。河谷多平原少, 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山脉均属大别山支脉,自北而南走向, 分布在县城的东、西、北三面。东北部为山区,坡度15。~40。最高点是县北的老君山, 海拔840. 5m。最低处是南部的杜家湾, 海拔仅30m。南部多丘陵, 坡度5。~20。。全县总面积1796km2 ,辖12个乡镇场396个行政村, 人口65.3 万, 其中农村人口53.3 万人, 城镇人口12万。红安县诞生了223位将军, 是举世闻名的“第一将军县”, 同时也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

2.2红安县城镇住宅建设

(1)统一规划,统一选址。红安县从高设标,投入1000多万元,编制各项城乡建设规划,县“四大家”领导全程参与评审,每项建设项目推行县领导包保和工作督办问责制。经过精心规划和科学选址,新建住宅区不仅交通便利,降低了居民出行成本,而且干净、整洁,为居民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乡镇面貌焕然一新。

(2)制定政策,大力扶持。红安县委、县政府抓住大别山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推进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为目标,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红安县财政每年投资近1000万,兑现“三个一万”奖补措施[5],让按照规划集中建房的农户享受到政府财政奖励一万元,市政设施建设补助一万元,政府给予贷款一万元利息补贴的政策利好。此举既使城镇规划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也大大激发了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

(3)基础设施,利国利民。两年多来,全县城乡建设投资4.5亿元,新建和改造道路14.5公里,建成37公里供排水管网,2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三线一环”工程同步推进,改造后的县城迎宾大道成为县城“南大门”一道亮丽风景线;“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纵贯城区,建成后新增道路面积21万平方米,休闲面积3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荣获全省“楚天杯”和“省级园林县城”称号。

3解决方案

笔者综合分析了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红安县小城镇住宅建设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建设中在选址规划、建筑设计以及配套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3.1 选址规划

交通通达性成为影响小城镇居住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得到居民的普遍认同。“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在小城镇居住选址空间资源分配上所产生的间接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能提升原住宅区的可达性,促进小城镇整体空间区位功能的发挥;能为居民提供更经济的住宅选址资源要素,提高小城镇住宅区位的居住效用;能增强居民居住空间活动与外界环境、物质流、人流的相互联系,有效扩大居民的生活、生产发展空间。地方政策制度是调控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减少居住区位选择的随意性;合理的规划调控政策的实施能够营造小城镇整体居住空间的良好外部性环境,提高居民对现住宅区位的居住满意度。

3.2 建筑设计

小城镇住宅的设计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既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体现新时代的气息,又要融合传统建筑特色展现人文风采。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人力物力,结合本地情况,设计开发出多套住宅通用设计图集,以供建设施工选用。下图1、2为小城镇住宅设计一通用图。小城镇住宅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上一篇:道路桥梁结构问题及应对方法分析 下一篇:综述电厂发电机电气检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