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 兴趣浓

时间:2022-04-10 12:03:52

故事小 兴趣浓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背景,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寓教于乐,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故事背景也应该合情合理,不能生搬硬套,要设计符合学习内容、学生又感兴趣的,要为教学服务,而不能是一个热闹的表面,否则一切花哨都是多余的。

关键词:故事;兴趣;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很大一部分表现在学习兴趣上。那么如何利用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几和第几》一课中教材共安排了这几部分内容:排队买票图、小女孩图、猴子游戏图、小动物爬坡图、赛车图,以及小动物们的居住图。如果仅仅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呈现那就显得太机械、零乱,为了把内容有机地串起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很多人都早早地来到了卖票大厅排队买票(出示排队买票图),接着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几和第几的不同,进行几和第几的教学;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知道了有场精彩的比赛,它们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出示小动物爬坡图),继续学习几和第几;精彩的赛车比赛终于开始了(出示赛车图),进一步感悟新知;看完了比赛,好多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可是小猴子们却做起了游戏(猴子游戏图),到了该回家的时间了,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也回到了家(出示小女孩图和小动物们的居住图),你能看出他们的家在第几层第几室呢?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能力。

本堂课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由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的动画情境的再感悟,最后是深化、巩固、拓展、应用。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有机地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故事中学会了分析,掌握了知识,经历了过程,表达了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背景,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寓教于乐,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故事背景也应该合情合理,不能生搬硬套,要设计符合学习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要为教学服务,而不是一个热闹的表面,否则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一个游戏、一个小故事、一场竞赛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适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创设故事、游戏、竞赛、操作等轻松活泼的活动,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阳县工人子女学校)

上一篇: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性质》说课稿 下一篇:由“谎言”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