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自主学习习惯养成

时间:2022-04-10 10:39:22

学风建设自主学习习惯养成

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上学阶段的教育。抓习惯养成、促校风学风建设,有艰辛也有甘甜,有教训也有经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主要从自主性学习习惯与学风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强化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传授

学习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教育的目的不单单在于教学的知识,更在于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解的知识点先按照学生的个性习惯,预先设计好教学活动的内容,按照计划有效地进行教学。此外还要借助于手段的丰富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到老师的引导中。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好问题,赞美回答好的学生,鼓励内向的学生开口回答,指导回到不好的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利于分享交流,切实感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喜悦感和满足感。

2.引导并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教师要重视起来深入探索,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业成绩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更是树立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小学生独立地设置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且可以很好地完成每项计划,保证学习的质量。因此,自主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注重大课堂,培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绝大多数的学校现在采取的都是课程满,高容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活动中,对于这种情况,小组教学和交叉式大课堂就成为重要的手段。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一个是可以增加教学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个是可以使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有就是小组学习,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容量和学生的差别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优优促进,以优带差,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每项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最后,教师要对于个小组完成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不要吝惜赞美和鼓励的词语,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对于不好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观察其他同学,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当前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变化,更多的孩子沉溺于网络之中,导致人生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对于前途和发展没有展望和设想。

2.学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习态度不端,缺乏良好的习惯,缺乏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缺乏脚踏实地坚韧毅力,存在厌学情绪,内心期望值高,怠学、混学。

3.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完善干部组织,自主管理

班风的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干部组织的管理。一个优秀的干部组织是团结向上、有能力、号召力强大的队伍,这就需要选择干部的时候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选择权利,推荐自己信任喜爱的同学当选,最后把同学们公认的学生作为班级干部,减少教师自行任命。另外,好的干部组织要有自主的管理决定权。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负担,又可以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使班级风貌井然有序,蒸蒸日上。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重视教室布置。教师的布置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劳动成果,良好的班级教室布置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满足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一个自己布置的魅力十足的教室中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另外,学生通过布置教室的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更好地融入班级中,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共同维护班级的纪律和氛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开展班级主题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增进交流认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3)加强理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决定学生行为的精神支柱,对以后的生活、工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伟人事迹的宣传和班级榜样模范的评选,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这样,引燃学生的理想之火,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学生才不至于浪费过多的时间、精力,上课才会认真听讲,激发学习的欲望,努力思考,提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热爱并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动力。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中,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颖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教育局

上一篇:学风建设主体析路径思考 下一篇:学校学生学习心理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