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探究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2-04-09 11:04:14

基于自主探究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从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引导与点拨,强调同学之间的交流互补出发,探讨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能够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49-01

自主探究模式在弱化教师主体地位的同时,倡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推导等自主活动,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环境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氛围往往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创造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自在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理解大多依赖于图像、模型、实物等。因此,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直观、具体的物件,创设生动、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如在归一问题的应用题解决过程中,需要呈现“买五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的问题。教师不妨将其改编成漫画,通过顾客与售货员的对话来引出问题,并将其以投影的形式呈现出来。相较于静态且枯燥的文字,学生对色彩丰富的漫画、图片往往显示出更为浓厚的兴趣,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也更高。

二、注重引导点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模式实现了教师由主体向引导者的角色转换,即在尊重学生意愿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因此,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他们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现身指方法、点疑惑的方式调控自主探究的进程、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修一条10千米的路,甲队单独修要8天,乙队单独修要12天。现在两队合修需要几天完成?不少学生简单地将问题理解为“甲、乙两队平均需要多少天来完成”,因而得到式子(8+12)/2=10(天)。教师在学生思考、解题的过程中,可以观看他们的解题过程,或听他们说一说解题思路,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疑问:两队合修是否意味着两队所需修路天数的折中?如果不是,那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以及出错的原因,从而深化学生对这一类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强调小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小组交流、合作是自主探究模式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彼此交换解题思维、解题方法。一方面以发现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优方式,提高解题效率。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既要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聆听他人的意见,又要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优势互补。【例】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法来解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彼此的交流、解答,不仅可以优化解题思路,还可以拓宽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四、倡导科学的评价方式,提高总结、反思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价是常被师生所忽视的一个环节。在自主探究的应用题教学中,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的动态过程,明确自身的优势和缺陷,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通过多元性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衡量标准,通过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学习档案,真实地记录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的表现,通过比对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来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另外,教师要避免“以分断人”的单一性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如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等等。通过全面的评价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将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地衡量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小组代表的发言情况来衡量该小组在讨论、交流中的综合表现情况,小组成员则通过互相打分的方式来确定不同成员在该次讨论中的贡献值。

五、结束语

学生应用题解决水平能力既反映着他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反映出他们运用数学理论、定理等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模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和探究空间,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既有的知识进行数学实验,多角度、多途径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彼此分享意见、想法,以优化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康园园.近年国内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研究的评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2]何萍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吴婷.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及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新视角下中、高职衔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