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责

时间:2022-04-09 09:04:07

试论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责

文化馆性质的“定位”,体现了文化馆所处的时代特征、社会特征和行业特征。这一“定位”,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文化馆为政府所设;二是文化馆的公益性;三是文化馆是事业单位;四是文化馆是文化机构。

第一,文化馆是政府所设。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机构,是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中心做宣传教育工作。因此,文化馆既是政府所设,那么文化馆的工作行为,也应通过政府的文件、通知、会议等形式,变成政府行为,便于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文化馆人的“定位”就应该是:必须体现政府意志,迅速、准确、无误地掌握政府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为政府工作的重心做宣传。积极主动、全方位系列化的为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运作做宣传鼓动工作,提高全民凝聚力,为改革开放、深化改革,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第二,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馆的公益性一般是指文化馆是一个群众社会文化福利事业型单位,它是政府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设立,无偿服务或低廉收费是它的主要活动方式。文化馆的这一特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据文化馆的公益性,那么,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工资、活动经费,应由政府拨款,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增长的现实,文化馆的建设发展和物价上涨情况,逐年应有所增加,不能让文化馆等米下锅。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国力来看,单靠国家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情况下,文化馆人的“到位”应是:不能单靠政府拨款,要积极自我发展和积累,既要手心向上,向政府学会要钱,争取最大限度的国家拨款,又要手心向下,搞好文化经营,学会挣钱。文化馆人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有偿服务,搞好文化经营,自我积累资金,为搞好文化工作奠定物资基础。

第三,文化馆是全民事业单位。当前的机构改革,国家正在试行事业单位向企业转轨。据国家体改委权威人士讲,国家用二三年的时间,要把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化管理,这就意味着文化馆这一事业单位,将由全额供给到差额供给,直至自负盈亏。文化馆自身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有大量的资金和积累。因此,单靠国家拨款远远是不够的,还需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文化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它所从事的群众文化事业。从总体来说以盈利为目的,然而公益性不等于无偿性。我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馆的相当一部分活动应该是有偿的。如:举办各种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班,开办各种文化娱乐项目,举办高质量的文化艺术社团剧场演出等等,都可以根据群众接受能力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种收费,广大群众不仅可以理解也能够接受,这本身也是公益性在新时期的体现。当然,文化馆仍然要保留相当多的无偿服务项目,该投入的,还是要坚决投入,绝不能把文化馆变成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进行各种文化艺术创作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展览等。没有这种投入,就难保障文化馆社会功能的实现,坚持文化馆的公益性就会落空。在这种社会大气候下,文化馆人应如何办,如何“到位”,笔者认为:(1)文化馆要形成两个实体,即文化、经济两个实体,也就是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经济。对业务能力强、业务尖子,让其专心搞创作、培训、辅导、组织、研究等工作;把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组织起来搞经济实体。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调动一切积极性,又免得人人承担经济指标,压力大、人心散,荒废主业;(2)文化馆在从事文化经营活动中,必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两个效益的统一,决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来获取经济效益;(3)充分利用好对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4)抓住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开展多种有偿的文化活动;(5)把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无偿的服务中去,更好地体现文化馆的公益性。

第四,文化馆是文化单位。文化馆的主业是组织、辅导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体现自己不可取代的行业特征,这是衡量文化馆工作的首要目标。群众文化事业,是极其光荣的事业,群众文化干部队伍是党所依靠的对象,和教师一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从事的也是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因此,文化馆人的“到位”应是:要求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对党的群文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熟悉业务,精于做组织和宣传工作,忠于事业,培养人才,繁荣文艺创作,出精品、出成果,按照“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的要求,努力繁荣文艺创作的演、播、展,认真办好各类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群众文化活动,要真正“思文化、干文化”,把主要精力用在文化建设工作上来,用在丰富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上来,人人争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化馆人。

上一篇:专业文化的起源 下一篇:文化市场特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