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时间:2022-04-09 12:20:46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摘要】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学校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抓手。

【关键词】生物;高中;教学;问题;解决

当前正值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试点和推行,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已经开始接触新课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生物课堂已经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笔者通过近一段时期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听课和调研,分析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或建议,以飨同行。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可谓切中时弊。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从教学现状看,许多教师主观上希望强调与学生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准确的把握总是流于形式,在课堂上未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在课堂中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会比较肤浅,更谈不上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把教学目标窄化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2.合作学习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组织.在许多生物的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中,常能看到教师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但从组织成效看,真正高效的小组合作却很少。反观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观念有误,似乎为了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特意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样,由于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有效训练,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加上合作学习内容的难易度较难把握等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活动显得比较生硬而肤浅,成为了一种摆设,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

二、应对策略

1.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各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强调通过丰富的生物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生物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其实这也反映出生物教师的“教学境界”。在当前生物课堂里,许多教师把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当作教学的一切,这样做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生物学的学科思维的,其实若能围绕一些知识点教师常能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就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动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2.加强学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开展有成效的生物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学校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抓手。加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来说,备课组也是开展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

3.致力于提高生物探究教学的成效,避免程式化。探究学习应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中如何才能组织好生物的探究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使教师正确认识探究学习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不能仅为追求探究而进行探究教学,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探究学习是学生养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

4.强调对合作学习组织的训练,重视提高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合作交流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通过训练,使学生将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形成一种默契,训练时应坚持“由易而难,由意识到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次,要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形式,在人数上一般以4人~6人为宜,在组员的组成基本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基础上,既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同时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变换学习小组,使学生学会与不同个性的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

参考文献

[1]吴银银.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价值、内涵与方法[J].教育探索,2011(2).

上一篇:科技型企业拓展外部研发资源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川西(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