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的毕业设计到底应该如何加强

时间:2022-04-08 10:55:51

应用型院校的毕业设计到底应该如何加强

编者按:毕业设计论文被认为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检验。在提倡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毕业设计的改革迫在眉睫,因为它本身就是最能体现实践、体现创新的最好作业,而应用型院校的这份答卷更让许多人寄予厚望。本期的“思维碰撞”栏目,请来了几位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改革毕业设计道路上的酸甜苦辣。

洪宁(浙江大学之江学院教授)

应用型院校的毕业设计是全国各个学校所困惑的一个共同问题,特别是在提倡实践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从各个层面,不管是学校的管理阶层,还是一线的老师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为此,老师们提出并且实践了很多改进措施,但意见还是有分歧,主要集中在是要动大招,把整个形式都改掉,还是就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上进行加强。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意见是,我们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一些交流。很多老师因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虽然教学内功做的扎实,但是就很少有精力在自己身上多做发展,所以我们希望老师能出去,多参加一些交流,了解外面的动态。老师不要只想到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任务,没有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想要做什么。我们学校有一个很好的措施,就是请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回到学校跟我们一起座谈,为下一届的学生分享一些经验,弥补一些不足。而事实上是,这些返校的学生给了我们很多有用的建议,他们和学生之间也有了一些碰撞,并且影响到了学生对毕业设计包括学习的观念。即使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比如有人认为应该加强基础,有人觉得应该加强应用,但整体来说,这样的一种交流开拓了老师和学生的视野,对之后毕业设计的开展很有利。

以前和老师交流的时候,就有观点说,毕业设计是精英教育时留下来的产物,是一种教研模式连续下来对它的要求。以前的毕业设计在精英教育下是一个老师带两三个学生,而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增加,我们一个老师毕业设计要带七八个学生,这样老师投入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就打了折扣。那我们现在还要不要毕业设计?还是在现有的毕业设计基础上加强监督措施,严把从开题到中间过程到最后毕业答辩的质量关,或者把毕业设计改成实践型的环节?我想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情况,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这方面,我也希望可以一同分享经验,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应用学院的毕业设计改革如果仅仅从毕业设计上来抓看起来好像是容易操作的,把很多措施实施下去,包括我们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已经开始像研究生那样,从开题到答辩,中间要有预审机制。但是这些还只是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上去做的,涉及到毕业设计是不是应该尝试其他形式这种大的变动,我们还没有做,我们不敢做,因为涉及到整个教学计划的改变,同时这还涉及到评估等多方面的因素。

颜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

毕业设计的改革,不是抓着大四的毕业生不放,在我看来,毕业设计是否成功,80%的原因在前三年,不在最后。如果只是纯粹地抓毕业设计,抓到最后就只是把格式抓好了,却忽视了内容。我们的经验是,教学计划采用倒追的方式。比如说学生毕业后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那么在大三专业课的设计时就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样再往回推专业基础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未雨绸缪,从开始做起,解决之前在毕业设计中暴露出的前三年问题。

今年省教育相关部门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更高,而我们学校经过前几年的一些体会和总结也作出了相应的变化,对老师自身和学生的要求也有一些加强。首先从选题来看,我们是从第七学期,就开始选题。采取的办法和大多数学校一样,老师先报题,关于哪个方向的研究,学生报选题,然后进行双向选择,通常这种早期的要求比较宽松,也比较自由。

在学生群体中,我们不能忽视有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特别是二本、三本的学校。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专门作了一个毕业设计辅导班,学生自愿报名,觉得自己基础薄弱的就可以来。我们会派一到两个比较有经验、有耐心的老师带他们,给他们重新上课,就像短学期一样。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怎么做一个设计或者系统,然后再出题目,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去年我们辅导班的同学最后都及格并且还顺利通过了考试。如果有同学通过学习还是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我们就从学生和老师双方面找原因,争取改进。这样的辅导班让我们的同学有了一个基本的基础,不会什么想法都没有,什么都不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辅导老师可以让基础太差的学生进入辅导班学习,否则就应该自己要把学生带好。另外,我们还有一批学生在外面实习,这些学生是公司先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完后去公司实习。这些同学的毕业设计往往做的都比较好,有确实的实践经验。所以我们总共将参加毕设的学生分为了三部分,一批是在公司实习培训班的学生,一批是辅导班的学生,还有一批是正常在学校指导老师实验室里实习的学生。

以上的这个措施让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就被分配到了各个方向,之后再进行选题就比较有针对性了。我们要求所选题目三年不重复,今年就纯粹采用系统自派的方式,整个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都不能重复,并采取先报先得的方式。在开题答辩环节,以前是抽查,现在是全部答辩,从规范上和内容上要求都更加严格。学校规定,如果学生的必修课学分和要求必须达到的学分差15分以上,这个学生就要肄业了。毕业设计的学分是12分,如果毕业设计通不过,学生就很可能肄业,所以开题答辩一定要严,这样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提醒,希望能够由此引起重视。而我们去年最后的答辩结果无论是内容不合格还是文章不合格,300多个学生只有7个人被留了下来,因为题目、内容不合适的二次答辩的人也不多。这说明效果还是很好的。

毕业设计从前三年就开始铺垫,主要是想提高学生毕业设计内容方面的质量,让学生切实学习到有用的东西,自己动手做会一些东西。而毕业论文还有格式方面的要求,也是需要我们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说到这点,有时老师也觉得尴尬,快要毕业的学生除了会调字体、字号,其他什么也不会。这就是毕业设计的另一个功能:要求的模版包括域的生成都是学生的基本功,一定要掌握,不掌握,就要教他。或者老师教,或者采用别的方式教。

学生论文完成后,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在给他们改格式,因此忽略了内容。因此我们教学办弄了一个很仔细的检查表,学生先自查,然后交到他们那里检查。如果学生论文格式不合格,直接退回学生。只有论文的格式合格了,才会被送到评阅人老师那里。这样由第三方查出问题,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异议,很公平。

评阅人评阅,还有一项是作品验收,最后是答辩,为了减少这个环节的工作量,我们想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先把答辩小组分好,比如这个小组一共有十个学生,那么这个答辩小组学生的评阅、验收、答辩全由这个小组的老师去做。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答辩组长可以分配任务,包括答辩时的提问。现在提问要求也很高,比如如果答辩记录上的某个老师提问,必须要求提出3个有分量的问题,如果答辩记录不好,老师就自己负责。这样虽然要求高了一点,但却合理地减少了每个老师的工作量。

我们现在在大一开了办公软件的选修课,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这样,到了大四,格式存在的问题就基本上不存在了。老师的注意力更多地就放在了内容上面。

陆慧娟(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学院教授)

通过对各个学校的调研就可以知道,各个学校毕业设计其实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在毕业设计方面的改革力度还是很大的。一些学校并不以最后的毕业论文和答辩来一定乾坤,可能会更多的关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实践过程。一些同学可以到外面找到实习单位的,针对自己最后的实习情况写毕业设计论文。没有找到的同学,就采取老师给题,学生在学校里做,最后完成一套系统。这样的毕业设计就很现实,注重的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我想这比我们现在要求学生在家里去查资料然后写文章的价值大很多,至少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

在加强学生动手环节以评判毕业设计最后是否达到要求的环节上,老师们也一定要注意在校外企业实习的学生,是否真的有所学有所得,是否能够将这些所学通过毕业设计很好地传达出来。即使将毕业设计与企业挂钩,也不能一股脑的将学生丢给了实习单位,不闻不问。要承担好作为老师的责任,督促监督他真正完成大学生活中这最后一篇作业。指导毕业设计,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考验老师能力的一方面。这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双向的努力和进步。

在毕业论文环节,有很多格式上的要求,有的学校有专门的系统来修改格式,但也有人提出这样用电脑代替人工,一是效率比较低,二是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有的学校要求学生自己修改格式,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格式说明规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我们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实训课,这门课叫做办公自动化,把一些有问题的文章发给学生去改,很容易地就强化了学生对办公软件使用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通过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率和学位率的考核指标,这也是很多老师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其实外语对毕业率的影响很大,我们不像其它专业设置大学英语,而是与英语专业进行合作,由他们帮我们设计英语课。大一、大二强化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大二、大三开始有一些专业英语,所以英语的课时量非常大。但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说和听的技能,并从专业上进行加强,事实证明,这也的确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周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

我认为,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勿容置疑,应该得到大大加强。现在的问题是,传统的,走过场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重要的是改进教学组织的方式方法。

之所以会出现“应该加强,如何加强”的讨论,究其原因是现在许多毕业设计成为应境之物,把教学目标放在了“通过”上,把结果的体现落实在学分上,这样的设计,就成了形象工程。我们太多抱怨学生的研究能力,很少审视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力。事实上,只要有助于学生就业上岗,学生没有理由不积极投入。

应用型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不足。反映在平时学习上,许多人的学习目的甚至只是应付考试,于是,不考的不学,能混 (考场努力) 的甚至都不会去应付。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中间有社会的问题,有教育本身的问题,是大学大规模扩招的必然外在表现。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因材施教,在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上做积极和重要的改革,例如注重平时教学规范的组织,抓过程得结果,例如以应用为目的,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项目选题。

我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个外贸生产企业每年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开店,试图宣传企业的产品,开拓营销渠道,但几年来收效甚微,或者说基本没有(和外界的传说不同)。眼下,企业觉得还是自己开设网站要更省钱和方便。这个是学生毕业后会实际面临的应用问题,但学院领导和学术组却认为这样的毕业设计项目不够档次而不予批准;我还考虑了另外的毕业设计项目,例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设计,项目得到喝彩,但是,机器人项目刚刚起步,又基本没有经费,本来只想探索与起步,与学生合作一起开拓新的教学课程,可毕业设计却在实现要求上有很高的标准,也是困难重重。如何?还是和目标定位有关系。

就像一门课程的期末总复习一样,毕业设计是对大学专业学习的回顾总结和综合提高,也是切实为学生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进行非常现实的职业预演。针对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学生普遍认为,毕业设计/实习/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学业影响最大的环节。这样,我们还能不引起重视吗?

彭国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

何谓应用型院校?其与研究性院校相比,其在培养定位上有哪些特色?

应用型院校的特点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类高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某些学科可培养专业研究生;

以教学为主,同时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研究。

此外,还有以面向地方办学为主,某些专业可面向地区和全国等特点。

何谓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毕业设计是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

毕业设计能够教给学生一种方法、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毕业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毕业设计的内容可以是多门学科的综合,学科与技能的综合,技能与生产的综合,将多种内容渗透到一个课题中去,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结构,形成鼓励创新、倡导创新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整理把握能力,激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

基于现行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技能与生产实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学生无法将他们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产问题联系起来,使之学不能致用。通过增加毕业设计这一环节,通过合理选择课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系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思考,有助于将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见,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毕业设计的有效开展能够大大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毕业设计是应用型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毕业设计的问题出在哪里?

从目前各大高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实施效果来看,其实施起来并不理想,且本科毕业设计实施的时间也是学生正忙于找工作的时间,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因此,有些高校和专家提出取消本科生毕业设计。

2007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2243名参与者中,71.3%的人认为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42.5%的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取消(2007年12月17日中国宁波网)。

毕业设计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我们先看看毕业设计的几个环节: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指导老师撰写毕业设计任务书;

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研究和设计;

学生书写毕业论文;

学校组织论文答辩,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有其具体要求。但是,在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中,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已经流于形式。这主要基于如下几个原因:

高校自身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对毕业设计实施没有任何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热情不够,精力不足,甚至指导老师对学生没有任何实际指导;

学生没有真正重视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抄袭现象比较严重;

毕业设计的答辩过程过于简单和流于形式。

实际上以上原因的形成也是相互作用的,学校的不重视和管理不利导致了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不够,从而也造成了学生的不重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不重视也将反过来进一步影响指导教师,个体现象也逐渐成为群体现象。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本科毕业设计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其本身是应该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对应用型院校更是如此。但实施效果不理想并不等于毕业设计这种教学形式存在问题,更不等于要取消毕业设计,相反,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本科毕业设计,真正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准自身原因,从而大力改进和有效实施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

如何加强应用型院校的毕业设计?

院校自身要充分重视毕业设计,要指定良好的毕业设计实施细则和评估体系,对学生要进行严格要求,对教师也要进行多方位评估和激励。另外,从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逐一入手。

选题:选题要注重创新性、实践性,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际指导:指导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学生也要经常与指导教师沟通,向老师请教。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坚决抵制各类抄袭行为。

答辩和考核:规范答辩程序,严格考核等级。对于不合格的毕业设计要严肃对待。同时给出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可以给于一定的奖励或者采取其他激励手段。

做好毕业设计的几条原则:

选题:有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力;

学校:管理规范,奖惩得当;

教师:业务精通,认真负责,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学生:刻苦努力,一丝不苟。

朱立华(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应用学院不以培养研究型学生为主要培养方向,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应用学院的学生必须加强。通过毕业设计,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书写文档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将得到全面的训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环节。

之所以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其表面现象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一部分忙于找工作,一部分忙于考研复习,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于是,各种现象产生了:有的学生随便找一些资料进行简单拼凑交差;有的学生找别的同学完成,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份毕业论文……种种这些现象让部分老师感觉毕业设计没有存在的价值,取消毕业设计的声音不断地在各类场合响起,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长期以来,大家认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来完成,但很少有人认真思考,在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怎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素质,怎样让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逐步建立起这样的意识、积累这样的经验。如果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缺少这样的培养,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最后一下子给学生一个在他看来规模和难度都相当大的课题,他必须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做好,而面对择业和考研的压力,学生们权衡利弊,最后,肯定是以择业考研为主攻方向,对于毕业设计只求得过且过了。

过去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的现象一直存在,只是现在学生就业压力很大、竞争激烈,这一矛盾在今天一下子变得尖锐起来。本来毕业设计应当更有利于择业及考研,但在今天,却变成了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最关键的是要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长期脱节的问题。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我们可以将一个符合毕业设计要求的设计实例拿到理论教学中来,重新组织理论教学内容,使每章每节都服务于该设计的需要,等一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不仅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进行毕业设计的方式、方法和经验,这就大大缩短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降低了毕业设计的成本,同时,也使毕业设计与择业考研的统一成为可能。

因为,对于应用型学院毕业的学生,用人单位更注重他们的实际开发能力和经验,如果学生在择业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能力,这必定使他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有更大的胜算把握。对于考研的学生,具备相当的设计经验和能力,为他在面试中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提高了考研成功的概率。而且,这样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将更具有发展潜力。

解决这一矛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教材建设。编写以设计实例组织教学内容,逐步接近毕业设计要求的教材,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实际开发经验,还要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同时乐意为教学付出,契而不舍,才能编写出真正的精品教材。

教学管理。学校首先应当承认教学改革的成果就是一种科研成果,这既符合教育部“质量工程”的精神,又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需要,也是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学校不承认教改成果为科研成果,教学改革成果在评职称等问题上不被认可,这从制度上打消了教师为教学投入的动力,也是这一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实验改革。以设计实例为基础的教材,其对应实验的规模和难度必然加大,这将突显扩招之后的师生比相对不足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实验教学环节尤为突出,因此,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和帮助辅导一般水平的学生,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好地解决师生比相对不足这一矛盾,从而保证几乎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实验提高动手编写程序和设计的能力。

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实际上,《计算机教育》杂志2008年的“主编专访”栏目已经很好地回答了以上问题。天津师范大学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王立柱老师十年潜心教学改革,其间三次改版教材,目前由他主编的《C/C++与数据结构(第三版)》教材成为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这套教材很好地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靠近设计的教学理念。天津师范大学十年来一直支持王老师的教学改革,肯定其教学改革成果就是科研成果。这对带动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必定起到一个良好的推进作用,也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另外,开设实验班和“小老师”制度已被实践证明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种成功模式。实验班的“小老师”们有的被直接保送研究生;有的顺利考上了研究生;有的顺利找到了薪酬很不错的工作。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培养优秀学生,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为提升学生整体的程序设计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应用学院的毕业设计是应该加强,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推广先进的成功教学理念和方法,使更多的学校行动起来,这是当务之急的任务。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毕业设计必将成为与择业和考研相辅相成互不矛盾的两个方面,这时候就能证明我们培养的人才的确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大学教育真正服务于社会的需求,从而迎来大学教育更为繁荣的发展新局面。

[1]潘懋元. 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07,(13).

上一篇:具有模块结构的专业教学计划表的编制实例 下一篇: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