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 如见自然

时间:2022-04-08 08:46:03

雪松 如见自然

雪松的山石系列不仅在西方油画语言

与东方美学意境

私密性的传统文人趣味

与公共化的当代社会空间等关系中

找到了独具个人风格的平衡

也为中国新兴社会精英阶层追求的

既高级又独立、既本土又时尚的文化诉求

提供了一种可能

继2010年中国美术馆首展大获成功之后,艺术家雪松笔下兼具传统美学气质与现代人文理想的“山石”系列,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2013年9月6日,由中国民生银行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骑鹤造物艺术工作室承办、一汽-大众奥迪全程合作、Georg Jensen鼎力支持的“雪松:如见自然”展览将在上海开幕,与观众分享最新的生活沉淀与视觉体悟。

“如见自然”秉承了雪松一贯坚持的“自然”主题,混沌宇宙般的经典“山石”依然是展览的主角,其间穿插树木、动物等独立成幅的形象,既是自然性灵的幻化,又蕴含着人文精神的投射。然而,展览没有停留在浪漫诗意的传统表达,而是在感官体验上大胆尝试,创造性地还原了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可居、可游”的理想视界。其中装置手法与影像技术的介入,充分展现了现代人因思维观念与生活空间的改变而形成的全新视觉语境。出于对空间的敏感,在考察过展厅后,雪松创作了一部影像作品,与西班牙摄影师合作完成拍摄。作品将以投影的方式与画作以及实地空间结合,配有少量、轻微的声音元素,带观众进入画的完整意境。“竹子是退一步的想法”,雪松原本想要拍摄的是古柏。不论是早期画人物还是后来画动物,以及今天所描画的山石,其实主题都是一个,即对生命的生长描绘。而古柏是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精神的。古柏在岁月磨砺下呈现的纹理正如同画家笔下的山石,不论古柏还是山石,描绘它们的纹理也同画肖像一样丰富。最后实现的拍摄对象是竹子,竹林带有东方的高雅情怀,在文人的传统中,竹子也一直代表“骨”和“韧”。不论描绘对象怎样不同,绘画的主题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借不同实体表达相同的概念和内容。

可以说,雪松不仅在西方油画语言与东方美学意境;私密性的传统文人趣味与公共化的当代社会空间等关系中找到了独具个人风格的平衡,也为中国新兴社会精英阶层追求的既高级又独立、既本土又时尚的文化诉求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观念艺术式微、商业艺术泛滥的当下,当代艺术该往哪里去的迷惘在艺术界弥漫,而甚少卷入艺术的观念之争与潮流变动的雪松,以他沉静大气的作品带来了自己的回答。

雪松是个爱热闹的人,他的生活状态动静转换自由,既可以每日坚持在画室安静创作,开心时也会在最闹市的地方喝酒聊天玩到尽兴。“所谓圈子无非就是少数几个知音组成的小社会,这个圈子可以是跨界的,而圈子里的人有个共通特点就是大家都是经过风浪静下来的人。安静就是一种禅气,不同于避世。避世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也是一种非理性的超脱。当代艺术中献媚者居多,如同吴贯中那样有傲骨又有真本事的人是罕见的,吴贯中可以有那样的傲骨是因为他无所求,除了绘画他一无所求。”

艺术可以与时代的喧嚣无关,它可以描绘出个人的内心世界潮汐,展开人与自然的对话,如同他笔下的自然一样,他的艺术可以接纳任何人,也可以融入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不必附着时代与潮流的标签,这个以“手”和“心”作画的艺术家,潜入自为的世界,在与他沉浸的“自然”对话时,平心静气,虔诚、专注、不受概念之累,创造出了自己的“自然”法则。

上一篇:琢·墨 9期 下一篇:成都双年展 十年再回首